西方是如何扶持青年艺术家的 2012-09-12 11:48:12 来源:德美艺刊 作者:曹轶 点击:
在国外, 除艺术博览会,画廊博览会外, 几乎看不到如此盛大的关于青年艺术家的群展。 其道理很简单, 不论从学术还是从商业角度讲, 青年艺术家的艺术生涯还处于刚起步阶段, 没有经过市场等各种因素淘洗。

美国涂鸦艺术家kaws作品

仅仅几个月时间, 本人目睹了京沪两地百人以上的青年艺术家大联展不下四个! 如此盛市与国外青年艺术市场相比不能不用Super Crazy 形容!

在国外, 除艺术博览会,画廊博览会外, 几乎看不到如此盛大的关于青年艺术家的群展。 其道理很简单, 不论从学术还是从商业角度讲, 青年艺术家的艺术生涯还处于刚起步阶段, 没有经过市场等各种因素淘洗。 组织大型活动的付出和回报难以预测。即使为了单纯的销售, 这种销售模式未免有些过于盲目或者投机。

在西方对于青年艺术家更多的是扶持和培养。 不论商业还是文化活动大多也是围绕这个两个主题。其模式是很具体和多元化的。

  

泰特教授在大都会美术馆讲评

  艺术学院是如何扶持青年艺术家的

  学校是青年艺术家最大的摇篮。 艺术学院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 还帮助他们了解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如何与画廊沟通, 如何推销自己等等对于艺术家来说很重要的技能。有些艺术学院还帮助学生申请,参加驻地艺术项目, 给学生创造与艺术家,艺术机构交流的机会。 笔者毕业于美国纽约艺术院(New York Academy of Art).学院与驻地艺术机构合作, 让学生获得这种体验, 这对于他们在职业生涯起步阶段是很好的机会。 学生获得驻地奖项, 包括机票, 驻地津贴, 日常生活开销以及工作室空间。 纽约艺术院2012年有4名学生在德国莱比锡进行为期8周的驻地创作, 4名学生在中国北京与上海进行为期10周的驻地创作, 8名学生在法国吉维尼。

  作为学院的代表, 驻地艺术家们将在其驻地的城市和纽约各举办一次展览,以此呈现他们在驻地项目中的成果。 要求虽然苛求 , 对这些青年艺术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但最终也将受益匪浅。

  单凭学院的力量始终无法支持所有在校学生进行驻地艺术项目,为了尽可能降低学生的失望情绪, 学院给他们开放了更多假期工作室的使用时间, 这种模式就好比在校驻地艺术项目。

  

2012年 BP 肖像比赛的大奖得主——Aleah Chapin 于2012年毕业于纽约艺术学院,曾参与2011年赴德国莱比锡参加纽约艺术学院的驻地项目。学校的培养和驻地创作经验使她的作品迅速成熟,并最终获得BP2012大奖。

艺术基金会—支持文化艺术事业的主力

西方社会用学院的力量来扶持青年艺术家的背后靠的是强大的基金会体系。 这些艺术基金会支持了社会上大量的驻地艺术机构。 高端的驻地艺术机构不仅能给与艺术家创作资金和工作室的硬件支持, 并能够自主策划活动,根据不同级别的驻地艺术家组织适合的活动, 这对他们的个人体验, 艺术生涯都将是巨大的帮助。

此外, 基金会也经常策划针对青年艺术家的展览, 比赛。 很多不错的画廊把他们的淡季展期安排给青年艺术家。 效果往往很好, 吸引了很多画商来物色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 成为淡季中的热点。

例如:英国伦敦国家肖像画廊主办的 BP肖像比赛(BritishPetroleum在1989年成为比赛的主要赞助方),比赛中所有获奖作品以及入围作品都会在国家肖像画廊展出。一等奖将获得25000英镑的奖金,BP肖像比赛被视作英国青年具象画家们最好的展示平台。  

以上所述西方艺术活动的背后最大动力源于政府对文化艺术领域减免税的长期稳定扶持政策,激发了民间力量自主广泛的支持艺术。 这种政策培养出众多品质艺术基金会,促进了西方的文化学术体系和商业体系共同发展, 繁荣。也就是说西方的艺术活动无论学术,商业, 他们都融入到西方经济体系的发展当中。

目前国内艺术圈的学术和商业还是分开的, 甚至是相互排斥的,这种状态不适宜长久发展。文化艺术行业游离于经济体系之外最终将导致其变的空洞, 虚伪,没有生命力。 至于国内正红火的青年艺术家展览热潮,我认为这是把双刃剑。 中国的青年艺术家更多的是需要长期的扶持, 引导,而不是一个大型展览, 一番炒作就能解决; 并且, 针对青年艺术家开展的活动需要普及化, 公开化, 而不能只搞小圈子。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