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领域的写作观念 2012-09-13 16:49:00 来源: 新浪收藏 作者:段 君 点击: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理解今天所处的21世纪的最佳坐标。而19世纪又是破解20世纪的关键。中国传统的历史和价值,已经在19世纪的中国人心中破碎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动荡不安更是显而易见,价值和观念不断地被颠覆、被建立,再被颠覆。

艺术写作要有系统性的理论的支持——系统并不等于整体,对艺术家来说,前后的作品可能成系统,但不一定非要具有整体性,我所反对的是整体性。吕澎撰写《1992:艺术转型》以某个年份为时间节点,是较为理想的写作选择,他无疑是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启发——《万历十五年》对20世纪80、90年代登上中国当代艺术舞台的批评家在历史观和艺术史书写方法上产生过普遍的影响。吕澎说:“1992年是本书的中心概念,它既是时间、空间,也是问题。以这个时间、空间和问题为中心,我们不得不从1988年开始考察相关政治、经济以及其他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事实,以说明80年代的思想与语言资源在80年代末期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危机”。【9】黄仁宇则说:“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10】二者的写作思路基本一致,黄仁宇以1587年为历史点,叙述该年前后的事情,以若干人物的失败为例证,说明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成为一切问题的症结。黄仁宇叙述的各位人物之所以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也统统没有好结果,“断非个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释,而是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11】吕澎的历史观并非完完全全的历史主义,其中掺杂有西方历史学发展的新成果。但即便排除历史决定论在历史主义中挥之不去的幽灵成分,历史主义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危险,它会不自觉地断定: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不会发生。但如果该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竟然发生,历史主义者该怎样处理?其实正如波普尔所说:“你研究的是过去的事情,研究完了就完了,你不能以为你可以沿着河流顺流直下,或是自己也跳下去载沉载浮。我们只能放眼现在,试着改善眼下的局势。”【12】历史研究中的反必然论和反决定论,不仅适用于政治社会领域,更适用于艺术领域,“沿着历史法则的方向前进”这类论调很容易导致在历史的写作中产生塑造历史的脉络以便为未来铺路的企图和权力。

历史不是经验可以证明的知识,历史中甚至不存在假定的自然法规,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一文中提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都只能假定自然法规(natural law)会要逐渐展开。下一代的人证实我们的发现,也可能检讨我们的错误,也就等于我们看到前一代的错误一样。”【13】黄仁宇至少是在“假定”自然法规的展开,他也不是纯粹的历史主义者,因为他在书中没有避讳历史主义的观念所不能处理的历史事实。对于少量的例外事件,他坦承虽与总的症结密不可分,然而却各有其特殊的原因。对历史学的关注可以尽可能地集中在特殊的原因上,观察作者是怎样处理特殊事件的。

与黄仁宇对真理的看法一致,吕澎也强调对历史的切身直觉,认为真理只是在小范围内的切身直觉。《1992:艺术转型》力主恢复批评家对历史的敏感,强调“精神”:“对于本书,1992年虽然有特殊的政治背景和经济现象,但是,我关注的是这个年头在艺术精神领域里发生的严重变化。”【14】人文主义写作强调艺术家在历史中的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历史主义中的本质主义毒素。但宣称要关注精神变化,与在历史写作中完整地展示艺术精神领域的变化是两回事。黄仁宇在处理历史主义所无法解释的例外事件时也自认颇费踌躇,历史主义者的盲区就在于:他们踌躇满志地准备恢复“理解生活、树立信心的记忆”时,却没有怀疑他们是否真的能够描绘出当时的精神变化?艺术家的所言和所思很难表里一致,尽管很多时候艺术家并不是故意要对世界说谎。

注释:

【1】【法】阿兰·巴迪欧:《世纪》,蓝江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第146页。

【2】靳卫红:《权力:历史的幽灵——兼论当代艺术史写作在当代的诉求》,鲁虹 孙振华主编:《第四届镇深圳美术馆论坛:当代艺术与艺术史写作》,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16页。

【3】周彦:《从中国当代视角书写英文版〈中国当代艺术史〉》,《东方艺术》2009年第11期,第102页。

【4】牟宗三主讲,蔡仁厚辑录:《人文讲习录:中西哲学的会通》,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第41页。

【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137页。

【6】吕澎:《当代艺术史的微观叙事——〈1992:艺术转型〉的前言》,《画刊》2009年第12期,第18页。

【7】【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10月版,第31页。

【8】【美】大卫·卡里尔:《艺术史写作原理》,吴啸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第209页。

【9】吕澎:《当代艺术史的微观叙事——〈1992:艺术转型〉的前言》,《画刊》2009年第12期,第18页。

【10】【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月版,第252页。

【11】【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月版,第252页。

【12】【英】波普尔:《二十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王凌霄译,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1月版,第55页。

【13】【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月版,第252页。

【14】吕澎:《当代艺术史的微观叙事——〈1992:艺术转型〉的前言》,《画刊》2009年第12期,第18页。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