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ATG编辑伊万·马奎斯顿在奥林匹亚夏季国际艺术与古董展上主持了“西方应该如何适应中国与亚洲艺术市场需求”的研讨会。
研讨会邀请到了宝龙拍卖行副董事长、亚洲艺术全球主管科林·史逸夫,爱德华兹·维尔德曼公司IP专业律师本·古吉尔,亚洲艺术博览会香港理事、当代艺术美术学会负责人黑国强和凯特·布莱恩。这些与会者均有丰富的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工作的经验,也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包括今后怎样开展业务。
研讨会认为,中国是由多种不同圈子所构成的文明古国。大陆人、香港人、台湾人、外籍华人等,共同构成了庞大的中国。此外,还重点讨论了“关系”以及中国买家的动机。比如说,中国买家如何看待市场,在明显的文化差异中中国买家的态度如何,什么样的东西可能被西方人视为赝品,但中国人却有可能视之为珍贵的东西。
科林·史逸夫指出,在中国范围内的“关系”是好坏参半之事,“如果你不属于那个圈内,那别人就会享有你享受不到的优势。这不像是在以前我们所理解的在西方做生意的模式”。
凯特·布莱恩强调,西方世界常误认为中国人缺乏对西方艺术知识和文化的认知,但是,“实际上,西方世界不了解有相当多的中国收藏家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她认为,这一点一旦涉及到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就会变得至关重要,“你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侮辱了他人的智慧,这就可能演变成为他人挽回面子的问题。”
关于艺术品商业交易与合同这一敏感问题,本·古吉尔认为,简单的买卖合同通常相当简单直接,但重要的是条款要清晰,“一定要确保合同条款清楚明白,然后还需要讨论一些‘假使....。。将会怎样’的应对方案。合同应该总是以书面形式呈现,而非口头上的。它并不一定是文字冗长的合同,只要清楚明白即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准确的汉语翻译”。至于合同的执行,他认为,中国人通常倾向于尽量避免起诉或染上法律纠纷,因为对质公堂常常会让中国人觉得损失面子,调解是解决争端的关键。
对中国司法知之甚深的科林·史逸夫则表示:“在中国实施英国法律虽然很难,但并非难以做到,尽管这样做可能会十分昂贵。”他建议的最好办法是,“首先确保开创一个良好合理的商业关系的开端,而不是在交易失败后再试图去解决问题。在一开始就要建立相当可靠的保障措施。”
黑国强一直在关注和研究艺术品经销商与客户之间的交易模式,他建议“不要设置预付款交易,因为中国买家会认为他们已经拥有了这个物品,但实际上,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最终完成交易”。
与会者还认为,中国藏家热捧当代艺术,包括中国内地和国际上的艺术品,但是目前西方艺术品商家还不清楚中国人是为了收藏,还是为了投资。
与会者对中国人的审美品味发展趋势和未来中国是否会对西方主流精巧装饰艺术品的需求进行了讨论。
科林·史逸夫认为:“在东方,对中国的外销瓷器,需求量仍是很少。带着这个观点和想法,我们很难看出,在短期内中国人的审美品味会扩散到欧洲家具和陶瓷制品。”但黑国强在对此观点表示赞同的同时也认为,新一代中国收藏家的出现,则会更容易接受更广范围内的艺术品和古董。
研讨会小组成员也给了一些在香港或中国内地发展业务往来,或者设立商行的意见。所有发言者均认为,在香港开展商业运作或者以香港为发展业务的基点,是首要的选择。香港的政治、税收政策、文化体系,使得它成为比内地还要成熟的艺术品交易市场。
本·古吉尔给出了一些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的细节,提到了“WOFE”,即外商独资企业的思路。这些有限责任企业可以包括子公司的运作,这样在中国既可以保护知识产权和技术,又可以享受与国内企业相比,不那么严格的货币政策。
科林·史逸夫解释到,在中国大陆操作建立拍卖行,如宝龙、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行等,都会是“令人惊恐的”。因为除去其他考虑因素之外,任何合资企业都可能会危害一个拍卖公司所提供的保证份额的能力。
凯特·布赖恩补充说:“在2012年将会有超过200座新的博物馆在中国内地开幕,如果你打算在中国长期发展,与这些博物馆馆长和机构发展业务关系,将会是至关重要的。”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