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要与社会互动 2012-09-17 16:09:4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孙行之 点击:
作为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备主要负责人之一,施大畏认为:“现在不能停留在圈子里面就事论事谈一张画、就事论事谈一件作品,它要和社会有互动。年代性的画要变成时代性的画。”

创作要与社会互动

作为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备主要负责人之一,施大畏认为:“现在不能停留在圈子里面就事论事谈一张画、就事论事谈一件作品,它要和社会有互动。年代性的画要变成时代性的画。”

作为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备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正为即将开幕的展览以及这两座宏大艺术博物馆的未来奔波忙碌着。

“现在,眼前这两座宏大的美术场馆,同时也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施大畏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创作与社会互动的作品是艺术家的责任,就事论事谈论一幅作品的时代已经结束。”

将于10月1日开幕的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规模和配置上接近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法国奥赛博物馆。然而,对于一座博物馆来说,展品的艺术价值、研究人员的学术造诣终究才是灵魂所在。

从目前得到的资料来看,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要举办的展览层次高、规模大,据施大畏介绍,现在展览已经排到年底,而进入议事日程的展览也已规划到明年3月。相比于隆重盛大的开馆季,“两馆”面临的长期经营才是更大的挑战。

艺术家应该有跨时代的作品”

第一财经记者:“两馆”将设置理事会和艺术委员会,这样的组织设计一直是人们颇为关注的。能否谈谈这些机构的具体作用?

施大畏:理事会、基金会、艺委会是艺术博物馆的全球惯例,对于这样两座体量巨大的艺术博物馆来说,也确实需要这样的机构。两个馆共有一个理事会、一个艺术委员会,这样可以资源共享、管理方便。艺委会是一个学术咨询机构,理事会具有展览的决定权,馆长则扮演总经理的角色,是决策执行人。

记者:从场馆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华艺术宫的挑高很高,有的展厅非常广阔、宏大,与之前的上海美术馆差别很大。从陈列设计上说,大体量的展厅本身就构成一个挑战。到底该如何呈现以取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呢?

施大畏:我们之前有一个“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都是一批大画,可以撑起来。同时,这样的场馆也给艺术家一个重新思考的问题,就是你作品的体量,艺术家应该画什么样的画。在一段时间内,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萎缩之后,中华艺术宫这样的艺术场馆可以重新将其提升。

一个艺术家应该有一些跨时代的作品,这是艺术家的责任,这是一个价值观重新转换的过程。除了你自己享受艺术的过程,这一生,你需要画一些好作品,给博物馆收藏,这也是你的艺术价值。就像罗中立的《父亲》、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一样,永远留在人们心里。我希望十年以后,中华艺术宫真的能够成为像卢浮宫这样的、让人们感到震撼的美术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