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策展机制为上海两馆引入活水 2012-09-19 09:16:08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徐佳和 点击:
记者在日前的中华艺术宫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华艺术宫将在惯有的展览策展机制和策展人的选择上采取创新措施,即建立国内外、老中青相结合的开放式、项目制、柔性化的策展人机制,以项目为任务编组,聘请海内外一流专业人士担任策展人,提高展览质量。

中华艺术宫策展尝试开放式、项目制、柔性化新机制

“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和“锦绣中华——行进中的新世纪中国美术”都是中华艺术宫的开幕大展。刘海粟和林风眠的作品将在“海上生明月”中展出,“锦绣中华”将展出方增先、霍波洋等人的作品。

“我们不养一批策展人,研究宋元的、研究当代的,都可以来做组织者,策展上可以组织招聘,向全国招聘。这样的策展方案需通过我们艺委会的审定,并纳入中华艺术宫每年的策展计划。”

——中华艺术宫筹建办主任施大畏

方增先作品《家乡板凳龙》

  刘海粟作品《复兴公园》(局部)

林风眠作品 《青衣仕女》

霍波洋作品《雪域仙山》

 相比较国内美术馆、博物馆临展以作品、流派、艺术家等物理性特征为策展谋略不同,加拿大、美国的美术馆、博物馆临展更强调专业性,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用跨学科的视角,挖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关系,构建易于传播的展览方案。中华艺术宫作为一个展览体量巨大的美术馆空间,如何能在展览的策划方面体现创新意识?

记者在日前的中华艺术宫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华艺术宫将在惯有的展览策展机制和策展人的选择上采取创新措施,即建立国内外、老中青相结合的开放式、项目制、柔性化的策展人机制,以项目为任务编组,聘请海内外一流专业人士担任策展人,提高展览质量。

借助学术力量带动策展

其实策展人的工作,就是构思、组织和完成一个关于艺术的计划、艺术的展览。美术馆的策展人,会根据每个美术馆的方向、美术馆自己的定位的不同,来组织、完成这个展览。

针对这个策展的运行机制,中华艺术宫筹建办主任施大畏介绍:“我们不养一批策展人,研究宋元的、研究当代的,都可以来做组织者,策展上可以组织招聘,向全国招聘。这样的策展方案需通过我们艺委会的审定,纳入中华艺术宫每年的策展计划。”

中华艺术宫筹备办常务副主任李磊对早报记者详细解释了这个“柔性”策展的概念,比如“开馆展中的‘来自世界的祝贺’的每个系列展都由国外、馆外策展人和以上海美术馆策展团队为基础的馆内策展人联袂策展。开幕大展之一‘海上生明月’的策展人是上海美协副主席、书画出版社总编卢辅圣,‘锦绣中华’的策展人是来自北京的批评家尚辉,7个名家馆专馆中的4个专馆邀请了馆外专家团队。除了原先的上海美术馆策划部副主任江梅之外,还有胡光华教授和彭莱教授等等。开馆大展中探索了这样一种新的机制,使得我们的展览策划可以成为源头活水。”未来的美术馆的趋势也是更多借助社会的学术的力量,他们的介入将为美术馆带来鲜活的气息和冲击力。

发挥自主策展能动性

显然光靠一个馆的自有策展人力量不足以应付如此巨大体量的展览面积,在展览的策划方面,还是需要加强自主策划,提高展览质量,改变以往收场租、展期短、展览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每年自主策划的展览应占展览总数65%以上。中华艺术宫应尽早创立品牌性周期性的大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要继续办好《上海双年展》,积极筹划《上海设计双年展》。

“课题制、项目制、弹性制”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的设立方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主任李向阳认为,“如果本馆坚持只有自己馆内的策展人才能做展览、只培养自己的策展人,那做出来的展览势必会有‘近亲繁殖’的雷同感。而采取完全项目制,那就失去了自己馆内策展人的优势,就像大学里没有自己的教授一样可笑。”当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称为“策展人”的。把一群不被发现的艺术家聚在一起,让他们被注视到,或者,组织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一个成名的艺术家,用展览本身来促成艺术家转型,这才是策展人所能起到的最大的作用。

【编辑:谢意】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