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 胡砚
什么是“偏激”? 其实就是行为方式出离常理。对事物的反应常人心中都有一个度,低了谓之低调,高了谓之张扬,再有甚者则是偏激。生活在世界上,人都裹在一层层的外衣下面,它们是你的铠甲,也是对你的束缚,让你泯然众人,偷得浮生半日闲。这一层层的外衣,有法律的、伦理的、习俗的、潜规则的、责任的、义务的…… 这些让你游戏人生,不被打搅,把自己内心不管是肮脏的、委琐的、兽性的、贪婪的、狡诈的……统统掩藏好,以一个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人”在社会上演好自己的角色,尽管那不是你真实的一面。
印象派之前的绘画被赋予了太多社会功用,要宣扬上帝,教化民众,为统治者树碑立传。但此后社会的责任逐渐淡化了,绘画开始了自主发展的道路;艺术才真正开始自由地展示历史,展示社会,展示人生,展示艺术家内心的那个“自我”。
世界是我眼中的世界,人生是我眼中的人生。你可能因为与大众有相同的见解而获得客观的意义,但那也只是一个复数的“我”。科学需要的是理性的静观,而艺术更多的需要的是激情。层层的外衣使我们免受伤害,人性泯灭。我们已习惯于扮演好社会分派的角色,但人性已如“实体”般游到了彼岸我们难以触及,无法静观。当你要展示人性的深层状况时,你无法求助复数的“我”,你必须忍受孤独与寂寞,把自己圈起来,让自身的一切阴暗面放纵起舞,在癫狂中记录下那个真实的自我。所以艺术家需要精神上的亢奋,行为上的偏激。托尔斯泰曾对他一个兄弟说过,你具备做一个作家的全部优点,然而你缺少作为一个作家所必须具备的缺点,那就是偏激! 性格的偏激,在艺术创作中是难能可贵的东西。
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把偏执和张狂看作是一种"心理能量的堆积",认为它对灵感的激发,对创作欲望的提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分解消融这些情结,才能把人从笼罩在他的生活中的这些情结的专横暴虐下解放出来。
但对艺术家来说它们是灵感和动力的源泉。这一点上任何人都会想到凡高,他把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献给了艺术。他就象被某种东西支配着,牺牲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去绘画。“对于创作的残酷的激情”,“它命定要牺牲幸福和一切普通人生活中的乐趣。” 这种对于完美的追求必须归因于一种强有力的情结;微弱的情结限制了一个人只能创作出平庸低劣的作品,或者根本创作不出任何作品。
奥地利神经精神病学家弗洛依德把艺术家看作是白日梦者,是有精神病的人。他把艺术家创作的欲望解释为性欲受阻而要寻找发泄。这话未免偏激。但我们如果把精神分析学当作一件作品来看,弗洛依德把他的学说建立在性基础之上,把各方面的心理因素都与性联系起来,这本身就是偏激的结果。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惟有弗洛依德这样的偏激,这样的“情结”,精神分析学才能出世,才能给人类在潜意识和情感研究方面辟一条通道。
偏激是一种病态,但那是艺术家偏爱的职业病。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