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雕”臆想 2012-09-21 17:24:33 来源:艺术国际 作者:雷祺发 点击:
关于城市雕塑艺术在中国的兴起,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刘开渠。据说,“城市雕塑”一词是由他最早提出来。现在的称呼更多的是用“公共艺术”来代替,严格讲,“公共艺术”这一概念延伸度要宽于“城市雕塑”。如此,可以把“城雕”算到这个“公共艺术”范畴里面来。

关于城市雕塑艺术在中国的兴起,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刘开渠。据说,“城市雕塑”一词是由他最早提出来。现在的称呼更多的是用“公共艺术”来代替,严格讲,“公共艺术”这一概念延伸度要宽于“城市雕塑”。如此,可以把“城雕”算到这个“公共艺术”范畴里面来。同时,也说明了城雕艺术并不仅仅是雕塑家个人实验艺术品。它所涉及的对象除了艺术家之外,还应包括市政规划小组或者委托方以及执行方案公司和全国城雕委员会等机构单位。既然,城雕艺术作品一出来,就必须面对市民大众。可见,它与市民大众的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以此看来,城雕在面对多方受众,直接与公共场合发生关系,它的“公共价值”又是否真的存在和讨论的价值呢?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城雕热”一直高烧难退。不可否认,这些年来,也出现一些优秀的城市雕塑艺术作品,但更多的却是“垃圾雕塑”作品的诞生。虽然数量上来了,质量却不见得。即是说,基数过大,以至于分子增加的部分也不明显。之所以,出现不少的“垃圾雕塑”作品,原因不只是一两个因素。

从事城市雕塑艺术创作,对于雕塑家来说是一个挑战。特别是给历史文化名城创作城雕作品,不仅仅是来自创作题材上的考验,亦有艺术形象塑造语言方面的要求。因为一件“城雕”作品并不是艺术家个人随心所欲的艺术产物,它是多方合作的产物。

对于当下“城雕热”下的话题,简单的说它是目前画界和民众间的一个热话题。城市雕塑,可以说是一座城市诗意的眼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包括很多,其中当然就有城雕这门艺术文化。其实,关于城市雕塑最早的追溯应该在民国时期。城市雕塑,我们把它简称“城雕”,它所涵盖的内容题材除了大型纪念碑和历史人物塑像之外,还有纪念性肖像、寓意性形象以及纯装饰性作品等主要城雕作品。我们把城雕艺术作为公共艺术来看待有其道理:1.城市雕塑置放的场合是开放性的场合;2.城市雕塑的置放点很稳定;3.城市雕塑需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4.城市雕塑欣赏的对象是广大市民。如何让城雕真正融入到属于该城市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并不是随便把雕塑作品一放就好了的事情。由于不少城市在追求城市发展速度的同时,忽视对城雕本身的速率。一件城雕作品的最终完成,确实需要很多道工序。从最初方案的筛选,到设计模型,再到施工现场,都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反,国内大多数城雕项目的实行往往静不下心来。正如邵大箴所言:“雕塑是‘慢’艺术,不是‘快’艺术。”据说,国外的城雕方案的实施,需要征求该城市民的意见,且之后才开始交给城雕艺术委员会,经过专家的一致认可,方才落实方案具有操作性。

既然我们的城市雕塑在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难道没有办法遏制住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其实,很多的问题背后承载着一个巨大的隐患——利益。在当下,是市场和资本主宰着这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对于委托方来讲,要在自己在位期间多产看得见的政绩;对于施工者来说,要以最节约的材料从中捞起更多的油水;对于艺术家来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下去。只要前面两项成立,最后一项的希望只有上天才知道。更何况,有不少城雕作品的诞生完全没有专业的艺术家参与,随便找个石雕有限公司就了事。

随着市民欣赏水平的提升,同时也积极参与在网络上事件并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存在一些有意乱为的行为,但不能不说也存在很大一部分人群已经很难被忽悠了的程度。更何况,城市雕塑表达的对象,其大部分受众是这些人群。常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来自这部分人群的声音多必是最为真实可靠,同时也存在他们自身审美素养与真正的艺术家之间的距离。艺术家与观众的交流应该是双向交流,而不是当向接受。在当下,我们的观众已经有自己的定见。

不管如何,我们的“城雕热”仍在持续着,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意识到问题解决上的紧迫性。其实,我们的雕塑艺术家也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够给我们当下的“城雕热”泼一泼冷水,达不到饮冰的效果也罢。

 


【编辑:赵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