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迎华:“圆桌”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他者 认识自身的现状 2012-09-22 11:08:51 来源:99艺术网 郭毛豆采访 点击:
第九届光州双年展于2012年9月7日至11月11日在光州举行,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为“圆桌”,其下设有六个互相交织的副主题,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六位策展人分别独立策划。联合策展人之一卢迎华近日接受了99艺术网专访,就第九届光州双年展的主题设定、以及副主题“重回个体经验”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韩东现场诗歌朗诵重新做人.JPG

第九届光州双年展的“重回个体经验”部分:韩东现场诗歌朗诵重新做人 摄影/李富春

99艺术网:“重回个体经验”这一概念该如何理解?为什么主题讨论选择呈现高居翰的演讲录像?与您此前关于“小运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的研究是否有联系?

卢迎华:“重回个体经验”希望重新观看创造性和主体性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不依赖于普遍的经验、价值、分类、体系、规则或秩序。这与刘鼎和我在“小运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以及刘鼎、苏伟和我在“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中所展开的讨论是一致的。我们提出观看艺术,观看创造性,观看世界的基础并不是某种艺术史的叙述,不是某种定义,不是某种概括,也不是媒介,而是在各种形态的实践和创造中观看其主体性的表达及其这种表达的欲望和强度。“小运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中讨论的是艺术系统各个角色的创造性,“重回个体经验”拓展了这种观看的角度,不只是在艺术系统内部进行讨论,而是各种实践的方式,包括了艺术史研究、哲学、政治、诗歌、电影、视觉艺术。这也回到了你提到的高居瀚的演讲录像。这是一系列高居瀚在他的书房中拍摄的录像,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绘画的图像,以及高居瀚对于这些绘画的分析和讨论。高居瀚的艺术史研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完全在创作的内部来观看和讨论这些工作,这也是刘鼎和我在我们的工作中一直所尊奉的原则,回到创作的本身和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论调。这种与创作紧紧相伴的视角也是一种有启示性的创作。

99艺术网:您所独立策划的“重回个体经验”中选择了李富春、Josef Dabernig、Andy Hope 1930等艺术家,选择标准是什么?您在布展中又是如何去呈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

卢迎华:在此次双年展中,我们六位策展人一致决定不掩饰我们之间在策展方式和立场上的不同见解,包括在空间使用上的不同方式,也反映了我们之间的差异,我们在相互理解和协商的基础上给予彼此的想法充分的空间。在我们六位策展人中,有四位策展人选择将她们的主题和作品交织在一起呈现,我和另一位策展人则决定将我们各自主题中所选择的艺术家和作品集中在一起,来呈现我们个体的策展概念。我是在双年展楼中的第三号空间集中呈现我所选择的14位艺术家、诗人、电影导演、哲学家和艺术史家的创作的。李富春、Josef Dabernig、Andy Hope 1930等艺术家的工作都是我在长时间段内进行观察的对象,他们也都是我在我的工作中长期保持交流和对话的实践者。他们的创作对于我的启示很大,他们的工作都在非常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现实,包括了自己的文化历史语境和个人的处境,并在作品中具有想象力地传达自己的认识。

我所策展的“重回个体经验”的空间是由刘鼎设计的,他的想法和出发点和“小运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也是平行的,强调的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和没有中心的组织方式。展厅中搭建了一系列高低不等的房间,并利用空间的搭建使展厅的角落、周边的区域变得同样受到关注,成为呈现作品的合适语境,这使每个展示的区域自成中心。在布展的现场,刘鼎也对于作品的安排进行了设计,使得作品和作品之间既独立又有所交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