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骗局是美籍意大利人庞齐在一战结束后精心设计的投资骗局。他把投资欧洲邮政票据描绘成可获得巨大利益回报的概念,许诺高额利率,然后不断用后续投资者的钱填补前期投资者的本金和回报,随着投资下线的不断增大,形成塔顶获得巨大收益,而塔基投资人血本无归的局面。在整个欺骗过程中,任何投资人感兴趣的是下线带来的收益,没有任何人考虑庞齐是否真正可以从投资邮政票据获得利润。后来,人们把这类骗局命名为庞氏骗局。
尽管大多数人都明白庞氏骗局的欺骗手段,但是庞氏骗局不光没有绝迹,而且随着非实体经济的壮大而壮大,并出现各种各样的变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多次经济危机都不是发端于供求关系的失衡,而大多会是金融衍生品后续投资链的断裂产生的风暴,其背后可以看到庞氏骗局的阴影。庞氏骗局在金融证券业的骂名让越来越多的人忌惮进入的时候,庞氏骗局的幽灵没有停止在艺术品这样看似有实在价值的交易中徘徊,因为艺术品的做局者永远不会面对象投资金融衍生品一样被要求兑现。
八十年代中期,有人把生肖猴票炒到一千多元一枚的价格,是当时中国人均年收入的几倍,更有甚者,一盆君子兰被炒到四十万元,而今天同样的君子兰不过价格几十元。近十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几乎是从无到有,发展速度超越大多数行业,并在推动文化产业政策的刺激下,成为投资的又一诱人的领域。从一开始,中国艺术市场就没有一个平缓发展的过程,与之相伴的是一波又一波的大涨大落。几乎每两年都会出一个传奇式的概念,先是鸡血石、田黄石、和田玉,后来是陶瓷、红木家具、佛像。于是有了和田玉一公斤一百五十万的天价,红木五万一公斤的奇迹。绘画上也有了写不进美术史的二流国画家百幅册页拍得六千多万的记录,也有远未成熟的青年油画家一幅作品七千万港币的传奇。
中国艺术品是用故事和形容词来包装的,更没有权威恒定的等级标准和定价体系,价格完全按照炒作者的目标和相信奇迹回报的投资者的推波助澜形成的。二十多年来,那些曾经受热衷追捧的东西哪一种还保持价格高位甚至在持续上升呢?艺术市场上所显现的这些现象正是庞氏骗局的变种。首先是用虚幻的概念把艺术品包装成为似乎潜伏巨大收益的投资符号,然后做出一些获益现象,最后等待源源不断的后续者投资跟进,而先期的设局者则获得巨大利益。当圆明园兽首这样的一般工艺品被用爱国主义包装成符号时成就了天价交易的笑话。
我们常常听说国际上艺术品拍卖天价的报道,但是,我们不能够把个别的价格等同于国际上艺术品的普遍价格。我曾走过许多国家的画廊、艺术博览会,对艺术品成熟市场的价格体系有一定了解。其一,价格分级清晰,二是价格和成本挂钩,三是普遍价格较低。有人认为中国艺术家作品价格太低,不知有何依据,难道所有中国艺术作品都要达到毕加索的作品价格水平才叫合理?我倒是觉得中国艺术家作品的价格比发达国家高得太多。多少画家用大写意的手法重复创作,还按照每平方尺几万元出售。中国艺术家作品的定价标准在哪里?这正是无数人陷入庞氏骗局梦想巨大回报而造成的,他们丝毫不去考虑这些应景之作有多少艺术价值。
我这些看法并不想唱衰中国艺术市场,何况我也属于这个市场的受益者,我从创作中的收益可以让我早已衣食无忧地生活。但现在的市场不是我想看到的市场。我所希望的是,艺术品也可以象一般商品的流通过程,从生产者到经营者,再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而不是整个过程和消费无关,仅仅成为一个投资符号,成为投资击鼓传花游戏的载体。最终成为艺术消费才能够反映艺术品的价值所在。
犹太人很聪明,用一句话“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存”而吊足了人们的占有欲,但他们又给予钻石严格的分级,使之成为黄金之外唯一可按照量化操作的硬通货,从而形成规模巨大恒定的产业。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也应该如此,形成可以操作的定价体系,减少炒作行为的影响。艺术品的分级和价格体系形成尽管复杂,但是,只要艺术品市场是一个艺术消费而不是投机市场,那么供求决定理性的价格体系会迅速形成。
2010年5月16日 下午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