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你的鞭子》
卢沟桥事变后,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大半国土沦陷。为了筹款捐助无家可归的难民,并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日,1939年秋,徐悲鸿到新加坡举行画展。当时,新加坡是南洋华侨抗日活动的中心。在此前后,有不少中国文化名人,例如作家郁达夫、报界名人胡愈之等,都曾前后在那里留下过战斗的足迹。就在徐悲鸿抵达新加坡时,中国知名的话剧演员王莹就在那里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大概是王莹的演出十分投入和观众的反响异常强烈而令徐悲鸿相当感动。随后,他用10天的时间便创作了这幅唯一以抗战为题材的名画。
《放下你的鞭子》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逃难入关的父女以卖艺为生,过着亡国奴的生活。一天,女儿因饥饿晕倒,但老父却举起鞭子抽打,迫其继续卖唱,一位观众气愤之中夺下老父的鞭子并指责他没有良心。在老父诉说自己也是不得已的遭遇之后,四周响起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至此,这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也就结束了,王莹的演出,是徐悲鸿于1939年10月间在新加坡的一个广场上看到的。
此画作高144厘米、宽90厘米,若从徐悲鸿与知名女星王莹在此作品前的合照看来,徐悲鸿以接近真人的比例,将王莹入画。王莹身穿白底蓝纹的服饰,服饰上祥麟瑞凤的图案,手持红绸,飞翩起舞。画中扶老携幼围绕观看戏剧,有人衣衫褴褛,有人着军服持枪,双手交叉,神情陶醉,将抗战时的生活状态及群众心态细腻刻画出来,据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回忆,从1939年秋至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徐悲鸿的大部分画作均用以抗战筹款。
《愚公移山》
国画《愚公移山》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抗战中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局势紧张,物资匮乏,徐悲鸿奔走于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募集资金捐给祖国以赈济灾民。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却是这幅《愚公移山图》》国画。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愚公因太行、王屋两山阻碍出入,想把山铲平。有人因此取笑他,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结果终于感动上天,两座山被天神搬走了。
画家在处理这个故事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画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姿势表情不一,或膛目,或呐喊,或蹲地,或挺腹,然动态均呈蓄力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这群呈弧形分布的人物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人物顶天立地,有撑破画面之感。这组人物显得神情自然逼真,姿态生动自如。背景青山横卧,高天淡远,翠叶修篁。
油画《愚公移山》经历了颇具传奇色彩的流传过程。1940年11月,徐悲鸿告别泰戈尔,抵达新加坡。1941年4月,美国援华联合会及林语堂、赛珍珠邀徐悲鸿赴美举办画展。11月,画展的目录、参展照片以及数百幅参展作品先期运往美国,其余参展品大部已装箱待运。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同日新加坡遭空袭,15日,马来西亚陷落,日军兵临新加坡。进退两难的徐悲鸿,将收藏的百余箱古代书画、近代名家书画、文玩、陶瓷、古籍善本以及数十年的创作,分藏于新加坡的友人韩槐准的红毛丹园和罗弄泉的崇文学校等处。包括《愚公移山》在内的几十幅油画,分装于皮蛋缸中,藏入罗弄泉的一口枯井内。徐悲鸿携1000幅作品,登上沦陷前最后一班开往印度的轮船,离开新加坡。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徐悲鸿的新加坡好友黄曼士、林金升和崇文学校校长钟青海,从枯井内取出书画珍玩,并致函徐悲鸿。徐悲鸿欣喜之下,回信表示:“为感谢钟校长保护枯井所藏3年又8个月,请任选取一件藏画。”钟青海挑选了油画《愚公移山》。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