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对于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或许与他多年来策划了一系列大型艺术展有关,然而他并不崇拜艺术,他喜欢享受美好的生活,艺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不全都是艺术。
第四届广州三年主题展策展人乔纳森·沃金斯
乔纳森作为一个职业的策展人,他最看重的不是展览当地的科技发达程度亦或是公共艺术普及的程度,他更倾向于展览与当地环境能否同调,当地观众能否感应到展览中的“美”。关于艺术的概念,乔纳森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艺术本身并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是由于观看者把自身的想象力附着在事物上,它才成为了艺术。
他喜欢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比如艺术与美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大众文化并不比高雅艺术逊色,反而他认为大众文化比高雅艺术更有说服力。他对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文化有着很大的兴趣,他觉得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形式非常的酷,虽然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还只是浩瀚大海上的一叶扁舟。
漫谈广州三年展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主题——Unseen
记者:首先,因为您曾经策划和合作策划了多次双年展及三年展,我想请您给广大的网友介绍一下全球重大的艺术双年展及三年展有哪些?广州三年展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乔纳森:是的,我做过很多不同的双年展和三年展的策展人,其中包括上海双年展、泰特三年展、巴勒斯坦双年展、沙迦双年展…我觉得重要的双年展或者三年展不一定是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举办的,也可以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举办。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参加过的巴勒斯坦双年展,尤其是它所隐含的政治背景,对全球艺术状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我认为办好一个展览的前提条件,并不取决于举办地科技的发展程度或教育制度的完善情况,而是这个展览适不适合当地的环境,能不能够融入当地的艺术氛围。对于广州三年展来说,很难说它现在所处的地位,因为我们刚刚开始布置展馆和装裱作品,我们还无法了解到公众的真实反应,不过我很期待,广州的观众如何看待我们的安排。
记者:广州三年展目前已经是第四届了,这届三年展拆分成了“启动展”、“项目展”、“主题展”三个子单元,您怎么看待这样的一种展览模式?
乔纳森:虽然之前我没有机会来观看之前的那俩个阶段,但是为什么不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不需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地点,一个时期,以不同的阶段来逐渐展示需要表达的主题或理念,这种方式挺合理的。这样的模式之前在国外并没有先例,国外的观众可能难以体会到这样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我最关心的还是当地人能不能跟着这个过程慢慢融入到展览中,体会艺术的“美”。
记者:这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您是主要策展人之一,那您如何理解“见所未见”这个主题?
乔纳森:我认为艺术在本质上也是一个未见的东西,一个事物、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它之所以被称为艺术,是因为我们的想象力。我们会把自己的想象力附着在那个事物身上,让它变成艺术,艺术本身并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
记者:这次三年主题展将分展场分别设在了广州大剧院与正佳广场,是出于什么样的初衷?
乔纳森:筹备展览的过程中,如果我能接触到美术馆以外的机会,我肯定会去抓住它。譬如说现在这两个地方出现了,我会思考怎么把它们和展览的主题进行结合。举个例子,声音是剧院所擅长的,而声音也是未见的,所以我们会把涉及到声音的艺术放在剧院表演。
如果你没有刻意的去观赏艺术,而是来到正佳这样的商场,它周围的环境会对你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只是艺术,还有很多不同的现象和物品。艺术与商品,行人与广告,都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如果把艺术放在这样的一个商场里面,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乔纳森认为大众文化并不比高雅艺术逊色
记者:我曾经理解为您是为了拉近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才这样做的,那您认为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有什么区别?
乔纳森:在我看来,大众文化其实比高雅艺术更有说服力一些。高雅艺术并不比大众文化优秀,也没有比大众文化更有魅力,只是大众文化更容易被人们所接触到。从广义上讲,高雅艺术并不全是好的,大众文化也不全是坏的,也有很多好的大众文化。应该更辩证、民主的去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记者:这个时代是“当代艺术”的时代,本次展览的作品也以当代艺术为主,但是现在很多的当代艺术作品在美学上或者说在视觉感染力上显得不是那么出众,这应该如何去理解?
乔纳森:20世纪初,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泉》面世引起了很多的争议,虽然从外观上看它只是一个小便池,但它就是艺术,杜尚自己也这样认为。自从这个事件发生以后,美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变得不那么紧密,现在艺术并不一定美丽,美丽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艺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我们对“什么是艺术”的这个概念的认知发生了改变。在我们的自然界中有很多非常非常美丽的事物,但它们不是艺术;相反地,有一些很丑陋的事物,它们反而是艺术。
记者:相对于西方,东方的传统水墨画更注重意境的表达,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水墨画?
乔纳森:像其他艺术作品一样,中国传统水墨画能给我们提供一些非常美丽的“经历“,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去思考一些问题,它跟当代艺术的其他形式一样酷。
记者: 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艺术表现上的差异,您认为艺术是取决于观看的方式还是创作的方式?
乔纳森:我认为艺术更取决于观看的方式。如果观众不觉得观看的艺术品是一种艺术性的“经历“,那么艺术就没有存在感。如果没有被理解成艺术,它就不是艺术了。
记者:这次来到广州有什么样的感受?
乔纳森:虽然我一直忙于三年展的布展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去游历广州,但是我希望能有一位向导带我去广州的风景名胜,认识广州的美丽。广州给我的感受就是三年展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展览,当地人对艺术都非常有兴趣,除了这个以外我了解的不多。
记者:既然您对广州了解并不深刻,那么是什么原因吸引你来中国策划三年展呢?
乔纳森:我对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伦敦的策展人里我是与中国关系最深的策展人之一,我希望通过这次三年展更多的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怎样看待艺术,了解中国的文化生活,并通过在中国工作的经历去了解中国的环境,尤其是艺术环境。不过这一切都还只是开始状态,如果中国文化是一片汪洋的大海,那么我现在仅仅用手指触碰到了海平面而已。
记者:既然您对东方艺术与中国文化都这么有兴趣,那您有没有意愿邀请中国的艺术家和作品参与到您以后的展览中来?
乔纳森:我一直跟一些中国艺术家保持着联系,而且通过这次广州三年展的合作,我认识了更多的中国艺术家,这也让我以后的合作更有意义。
记者:策展人是一个“十八般文艺”都精通的职业,您平时生活当中有没有什么跟艺术相关的爱好?如果没有,平时闲下来你最愿意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事?
乔纳森:无论是艺术还是非艺术,有很多事物都是我所欣赏的,我个人更愿意在一个秀美的自然环境中散散步,这比单单看一幅画更有意思,同时我也会平等的看待艺术与非艺术。生活本身很美好,你不需要崇拜艺术,艺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都应该平等的去对待。
记者:最后,非常荣幸能够采访到您,感谢您与我们一同分享广州三年展主题站以及以及对艺术的看法,中奢网预祝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圆满开幕。
艺术家简介
乔纳森沃金斯自一九九九年以来一直担任英国艾康[Ikon]美术馆馆长。在此之前他曾任伦敦奇森豪尔[Chisenhale]美术馆(1990-95)和蛇形[Serpentine]美术馆策展人(1995-97)。乔纳森曾出任“第十一届悉尼双年展”(1998)艺术总监。
他所策划和合作策划的主要展览还包括:《日常[Quotidiana]》 (都灵,1999),《第四十七届威尼斯双年展:Europarte》(1997),《欧洲米兰[Milano Europa]》(米兰,2000),《米兰三年展》(2000),《生活的事实:日本当代艺术展》(伦敦,2001),《泰特三年展:如此岁月》(伦敦,2003),《第六届上海双年展:超设计》(2006),《第八届沙迦双年展:静止生活》(2007),《巴勒斯坦双年展》(2007),《第二届今日文献展》(北京,2010)
乔纳森近年也撰写并出版了大量关于当代艺术家的个案研究文字,包括Giuseppe Penone、Martin Creed、Semyon Faibisovich、Noguchi Rika、Caro Niederer、Cornelia Parker、河原温和杨振中等。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