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舟
在中国美术馆工作多年的杨力舟虽已退休,依然情系美术馆的发展。“中国的美术馆事业发展比较艰难。党的十六大之前,美术馆处于依靠出租场地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美术馆的发展走过一段弯路。十六大以后美术馆被明确为公益事业,国家予以重点扶持,迎来了发展机遇。”杨力舟说,“近些年文化部为美术馆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扎实可行的工作,比如成立了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我在任期间曾经呼吁过,但中国博物馆学会认为美术馆系统的人太少了,许多艺术家的个人陈列馆也不正式,所以当时未能成立。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将全国的美术馆联合起来,经常交流协作,使得行业活动制度化,有利于互相促进。去年文化部艺术司主导评估全国的美术馆,通过调查研究、申报评比、专家鉴定,对美术馆工作进行梳理,评出9个重点美术馆。用重点美术馆来带动其他类型的美术馆,这符合当前美术馆的实际发展需要,因为我国各地区的美术馆发展不平衡,用交流、鉴别、评比的办法给全国的美术馆确立标准,可以抑制画廊挂名美术馆等乱象。用重点馆带动一般馆,扶持优秀美术馆。政府的宏观指导有指令、有措施,还有监督。”
杨力舟认为,文化部组织开展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对于促进各馆加强收藏研究、自主策展、固定陈列意义深远。
过去,由于种种条件局限,美术馆只藏不展的现象较普遍。“许多外国人来到北京,看不到百年来的文化成果展示,十分不解。”杨力舟说,“齐白石这样一位和毕加索齐名的世界级大师,近几年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努力下,才有了固定陈列。”在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期间,杨力舟曾到美国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举办“中华艺术五千年”展览,展品包括古代文物、古代绘画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绘画。尤其是反映中国现实生活的作品在美国引起轰动,其中多数绘画属于中国美术馆的藏品。事实证明,藏品展出让国内外观众欣赏到了博物馆的优秀作品,提升了广大民众的审美意识,传播了历史的艺术成果,培养了民族文化自信。
藏品展出不易,收藏工作更要花费美术馆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以蒋兆和先生的不朽作品《流民图》为例,据杨力舟回忆,当时蒋兆和夫人萧琼女士出于对中国美术馆的信任,带领子女将蒋先生代表作、巨型水墨画《流民图》捐赠给国家,这在当时还有一些争议,是华君武先生公开发话“这是一张好画”。事实证明,从美术史的角度,《流民图》是2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画作品之一,“称之为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不为过”。萧琼女士当时还表示,如果扩建后的中国美术馆能给蒋兆和先生的作品固定陈列,还将捐出蒋先生创作《流民图》前后的200多张作品。可惜因为一些变故,这件事不了了之。
市场经济的挑战以及更复杂的原因,使得现在的收藏工作更加困难。“本来收藏工作不好做,美术馆如果只藏不展,让人误以为作品捐给美术馆就等于打入了冷宫,收藏家和艺术家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收藏工作就更难开展了。”杨力舟说,“除了展出,美术馆还应做好服务工作,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导览服务经常由硕士、博士生做义工,生动有趣的解说吸引了很多观众。这是优秀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部分,也是激发艺术家创作激情的有力措施。”
杨力舟认为,博物馆收藏的经常展出,通过学术点评和历史定位,可以深刻地影响、改变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让他们思考作品的创作历程以及与现实的衔接。这不仅仅是理论家,也是画家本人应该思考的。对藏品的创造者——艺术家予以鼓励,也是美术馆对艺术家应有的回报,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向美术馆捐赠作品。“美术馆人必须与艺术家、藏家建立亲密的、友善的、长期的关系。”杨力舟说。
“希望这项活动的开展经常化、制度化。”杨力舟由衷地表示,“任何艺术家都很重视博物馆的收藏,而美术馆强调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用珍品、精品向社会昭示艺术作品的价值,提升人们的审美情操和欣赏水平,还可以校正和匡正艺术品市场。市场炒作常常使得艺术品的文化价值泡沫化,艺术品的价格可以被炒得很高,但它能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还很难说。”
杨力舟认为,美术馆实行免费开放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这只是惠民工程的第一步。其根本是满足了民众文化消费和享受文化生活的需要。美术馆要积极收藏艺术精品,并且运用各种手段对藏品进行学术研究与科学阐述,还要发挥对当代美术发展进程的推动作用,对文化艺术成果引导和推广的作用,中国的美术馆事业大有可为。“文化部在美术馆事业上有作为,推动美术馆行业发展,加快美术馆向博物馆转型。美术馆作为造型艺术博物馆,第一要素是藏品,第二就是对藏品的研究和陈列。”得知文化部开展2012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后,曾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的著名画家杨力舟十分欣喜地表示支持与赞同。
【相关链接】
【编辑: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