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泓盛拍卖公司董事长赵涌:艺术需要赞助 2012-10-08 16:49:13 来源:雅昌艺术网 点击:
记者:作为上海双年展较早参与的赞助商之一,您提到了国内机构对于艺术赞助的缺乏,您觉得是什么原因?赵涌:目前国内对赞 助可能还是有一些认识上的差距,好像有很多机构把赞助往往作为推广等市场行为看待,把赞助和广告这种行为联系在一起。

上海泓盛拍卖公司董事长赵涌:艺术需要赞助

上海泓盛拍卖公司董事长赵涌

记者:作为上海双年展较早参与的赞助商之一,您提到了国内机构对于艺术赞助的缺乏,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赵涌:目前国内对赞 助可能还是有一些认识上的差距,好像有很多机构把赞助往往作为推广等市场行为看待,把赞助和广告这种行为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赞助就像我们捐款一样,今天汶川地震、或者云南地震了,我们要赞助一下,但是我们这种赞助是不适合要求和推广企业挂钩。艺术活动很多需要保持纯洁和中立。中国尤其上海很多方面缺乏文化和艺术,上海处于贫穷阶层,需要支持。从这个角度看和给穷人捐款没有区别,当这个行业或者这个整个板块缺乏资金的时候,应该大企业、大机构出来支持它一 下,我们是希望上海这个文化活动越来越好,越来越多。泓盛当时只是抛砖引玉,一个小企业参与赞助,希望能带动大企业。

记者:您觉得上海双年展与赞助商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赵涌:我希望双年展的赞助能够保持这样一种状态:中立和不干预。展览是纯文化的、纯艺术的,赞助的人感觉到我能支持这样一个活动,看到这个活动越来越大、越来越好,有得到认可的贡献感。大家现在看到,我们已经不是很主要的赞助商,但是从赞助的过程当中,让我们看到双年展的活动真的越办越好,而且现在也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就象有些时候种桃树的感觉、看桃花的感觉、最后摘桃子的感觉可能各不相同,种一棵桃树起来,看着它长大这种感觉,你浇了肥,浇了水,还是很有成就感。但是有些人可能只想看桃花和摘桃子,也有人当然就乐于在栽桃子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这都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总需要有人来栽这棵树,给予营养,然后给予呵护。我们始终在文化这个领域里边,作为泓盛也好,作为我本人也好,很愿意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参与给我们带来的感觉可能比得到的感觉要更好一点吧。

记者:那么其实赞助也是有很多种方式的?

赵涌:我觉得这个都没错,假如是个商业展览,你就很精确的定位为一个商业展,但我始终认为双年展不是一个商业展览。上海双年展假如成为一个商业展览,我觉得就非常可惜,也不是说我们赞助的初衷和我们追求的。现在有很多赞助商赞助双年展,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也不希望双年展特意为泓盛做任何活动,泓盛重视的是参与和贡献,而不是得到。我并不否认商业活动和艺术展览相结合,有些时候有些商业需要艺术的参与,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商业文化,积极和艺术相结合,我觉得都是很好的。当然要有很明确的定义,这是一个商业活动,那我就是用广告的形式、推广的形式,一个市场的形式在做,我觉得也不是坏事情。

记者:那么就是除了上海双年展以外,泓盛还赞助其他的当代艺术项目吗?

赵涌:我们也会经常赞助一些和艺术展览没有关系的项目,比如这次法国文化周在上海做活动,我们也有赞助,当然我们资金有限,我们没法赞助很多活动。泓盛是一个拍卖公司,不是一个500强或者大企业。像这次我们赞助法国艺术家到上海来表演,实际上这跟我们拍卖一点关系没有,因为它不是那种作画的艺术家,而是音乐,就是演奏这方面的。我们纯粹是一种资助,主要能给上海增加这些文化、艺术、音乐各方面的活动的话,我们愿意力所能及的都会赞助一些。

记者:那就是跟您第一次去当着把拍卖所有的利润赞助上海双年展,你有没有对整个全年泓盛的规划做一个比例的分配,比如说大概有多少比例我们去赞助这样一些项目呢?

赵涌:赞助有的时候有偶然性,如突发性的事件我们也会赞助。当然艺术活动我们会更多地参与,对于公司来说,它的整个赞助的金额在一年的利润里边可能保持在5%到15%之间的。2006年赞助是个特例,我们把当年所有利润赞助掉,那年是我们第一年拍卖嘛,公司当时也比较艰苦。

记者:那么那次赞助最后给公司带来了一些比较艰难的事情,那当时是怎么克服的呢?

赵涌:这里也要感谢我们公司的全体员工,当时第一年有利润,公司决定把利润全部捐掉,大家感觉有点可惜,因为当时奖金各方面都没有了。而且我们第二年的投入也受到了一点影响,不过我觉得这种都是正常的,因为当时我们对于上海双年展这样一个活动看得比我们自身重要。我们想,当时能参与是很荣幸的,以后可能也不一定有这样的重要性,以后双年展肯定会越办越大,它会得到的注意力和得到的资金支持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可能只是个零头。回过头来看,确实事实也是这样。

记者:但是双年展现在越办越大,它对整个赞助商有没有什么样回馈,您身为赞助商怎么看?

赵涌:每次开幕活动都会邀请我们去参加,我觉得这样足够了,上海美术馆也会赠送我们画册以及邀请我们参加很多艺术展览活动。始终让我们有一种参与感,我觉得这样已经是很好的一种互动了,达到一种参与。对双年展的赞助,我们没有需求,没有要求,双方都很轻松,我们赞助也可多可少,觉得这样我们双方都保持一种比较好的心态。

记者:您对“引入赞助,艺术就被商业绑架”这种说法是否认同?

赵涌:这其中更多的是度的把控问题。如果我们利用艺术,完全为了商业,一个商业企业可以出几千万、几亿的钱来推动,但如果商业包装过度,反而是会断送艺术,给艺术带来伤害的。这种状态下我觉得艺术家也好、艺术机构也好还是需要保持这个清醒的头脑:什么我应该接受,什么不接受。我相信长期发展当中,我们也不要太过于去给这些活动加很多条条框框。因为我始终觉得最好是自然的生态发展。我相信文化是依靠常年沉淀积累的,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我们有自己的个审美观,艺术机构、学校或者文化人士都会提出独立的见解,这种艺术生态在过程中也会自我调整。过多商业化的时候,最后也会被淘汰的。真正的艺术、文化最终都能留下来的,最后沉淀下来的都还是非常有品质和值得肯定的,中间这种过渡现象我觉得也不用太在乎。

记者:谢谢您!

 


【编辑:宋林林】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