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英:我的写意画还处在严谨阶段 2012-10-15 11:55:29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葛玉霞 点击:
在这样一个中西文化杂陈的时代,中国画的发展面临着各种选择与可能性。以这个摹写展为契机,可以让我们理性地回过头来关注一下中国画的传统问题。究竟什么是传统,什么是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从外在的语言个性到内在的精神气质,都是需要我们来进一步讨论的。

何家英作品

何家英作品

李:中国人物画发展在晋唐达到了一个高度。尤其是在壁画里面,它有很优秀的传统,那种浪漫的、幻想的、自由表达的心声,是需要我们重新去体会,去认识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历代都有一些优秀的画家,将中国画的审美精神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进行演绎,从而也丰富了中国画审美的多元性特质。比如讲参加这次展览的画家,也有学明清的,像罗寒蕾,她对明清绘画传统的领悟相当深刻。她的很多作品,吸收了明清时期肖像画中温文尔雅的气质,非常优雅,这样的画面,也同样能接轨今人的时代情怀。

何:罗寒蕾是临摹过传统的,但是她并没有生搬硬套,她还是用她的感情来描绘,靠着自己的灵性,自己的视觉天性来表达她眼中的一个世界,所以出现了她个人的特点。如何能够体现传统的某种品质,这是一个不好把握的事情。并不是说,注重传统,你就回到了传统线条的提按、变化,不一定是这样的。我们讲传统的时候,应该讲传统的一种气息,品质、精神性,审美高格,这就够了。至于表现手段,大可不必被传统的样式所限制。中国人的本事很大,也许不光是中国人,再好的经典,再好的一种样式,都能被一大群庸才给你庸俗化。比如吴昌硕,齐白石从明清一路萎靡过来,突然间格局变得如此之大。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去故宫看画,看着看着就没劲,但是到吴昌硕、齐白石,马上就焕然一新。多了不起的成绩!但经过他的几代传人,李苦禅还可以,之后就把水墨画庸俗化了,以至于将这种简笔水墨变成的大众水墨,是个学画的人都会两笔,你看把文人画、水墨画糟蹋成什么样子!

李:吴昌硕、齐白石在那个时代,能够出来,是因为正处于一个时代的节点上。那个时期,书法上兴盛碑学思潮,文人画本身就讲究“以书入画”,于是碑派的书法风格就进入了绘画,从而带来了审美上新变化,文人写意画一下被这种大力的气度所占领。当今天书法艺术处于低潮的时候,画家又都缺乏这方面的修养,加上我们的教育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再以人文情操作为教育的目标,这就直接导致了文人写意的没落,这是难以避免的。

何:文人画体系下来水墨格局有它自己的方式,比如开合、白黑的分布关系,都有它的规律,但是这种东西在当下的特定文化语境中,往往是不太容易产生特别大的共鸣。壁画就不是这样来构图的,完全不一样。比如说,这次看到卓民临摹的《源氏物语》,虽然它是个小长卷,但是它整个是唐代壁画的手法,所以一看格局就不一样。而从宋画临摹起,肯定是一个窄小的格局。如果当代的画家不意识到格局的问题,那就会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就像上次北京搞的新工笔,是不错,但你仔细的再看一看,就会发现问题。一是格局问题,另一个类型化的倾向,而且色彩都比较晦暗,灰灰的调子,暗暗的,不阳光,不大气,这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李:我倒觉得,这些画看上去似乎很精致,但很多还只是处于对某些域外图像的一种篡改、剿袭,并不真正具有原创性,情感上也不真实,只停留于表层形式的描绘。

何:什么问题呢?第一,你的人文关怀是什么?比如我们的感情是建立在自我小的感情上呢?还是建立在民族共同的审美情怀上?以更大的胸怀看待人类的大爱是不一样的。另外就是你所具备的文化积淀,一种格局是什么?尽管我们绘画里面文人性的东西多,但是如果你能够有另一面的文化积淀和素养,就会有一些改变和不一样。这是人的气质本身所决定的,人往往是一生下来性格就决定了,他一定会选择他爱好的东西,是不是?

李:所以有句话讲“风格即人”,个人气质真的是摆脱不了的。

何:让你读边塞诗,我就不爱读,因为它跟我的感情不对应。

李:一般来讲,一个画家成名成家,都有一个探索的过程,西方也一样。但是,当我们来回顾这个画家一生的作品风格的时候,总能看出这样的一个创作过程,也就是在风格上从前到后还是很统一的。从一开始他就认准了,有一种明确的方向感,并非盲目的探索。但今天有些画家,急于成名,多在图式上做文章,今天玩一个,不成功,明天就换一个,越玩越离谱,哗众取宠,让人感觉没有审美追求。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