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永
人物名片
张思永,1973年10月出生,江西南昌人,著名油画家,北京资深的当代艺术策展人。798艺术区北京千年时间画廊、南昌千年时间当代艺术馆、八大山人千年时间画廊、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南昌当代艺术博物馆创办人、馆长及艺术总监,现居北京。
先后学习绘画、设计、美术史、美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文化艺术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江西艺术家协会会长、全国青联委员、江西省青联常委、江西师大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
说起张思永,很多人都不会陌生。2008年,他在南昌创办了首个现当代艺术馆,首次将当代艺术引入南昌人的视野。
时隔四年,这位一直活跃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南昌籍画家,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家乡。
10月1日,北京·南昌千年时间画廊在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开业。这是张思永继成立千年时间当代艺术馆之后,在南昌成立的又一家艺术机构。当天,画廊展出了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30多幅版画精品,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为何回家乡再开“千年时间”?南昌的当代艺术是否具备了一定土壤?近日,张思永在北京接受了本报专访。
对话
推介艺术家,
两空间各司其职
记者:首先祝贺你的新画廊开业。为何会选择在南昌开第二家“千年时间”?为什么是这个时候?
张思永:南昌作为我的家乡,是我无比热爱的城市,我一直都在思考,南昌的当代艺术发展如何与全国其他重要城市的艺术同步发展。
如今,在一线城市的中国当代艺术疲惫之后,在二三线城市的中国当代艺术正方兴未艾。南昌也是我所期待的适宜当代艺术生长的二线城市,千年时间画廊的建立不仅是一个艺术空间,它还将不断地把北京和江西的艺术家进行两地资源互动,然后在全国交流巡展,打破院校之间、艺术家之间、艺术机构之间的界限,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达到不同市场和不同风格的交流。
记者:我们知道,早在2008年,你就在南昌开办了一家千年时间当代艺术馆,那么此次新开业的千年时间画廊和它有什么区别呢?
张思永:这两个空间侧重点各不相同,当代艺术馆坐落于江西宾馆院内,到今年已经有五个年头,是首个在南昌成立的现当代艺术非营利机构。这五年里,基本每个月会举办一次展览,参展艺术家构成60%是江西本地学院派人士,40%则来自江西以外,譬如北京。
艺术馆需要生存,很多艺术家需要帮助和推动,怎么办?此时得有一个能够供给的渠道,就是画廊。位于青云谱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千年时间画廊应运而生,走的就是纯商业路线。主要经营江西的水墨画,包括省内各大学院及画院美协的教师,江西籍在京的艺术家。毕竟在江西,传统的水墨市场比当代艺术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被消费。
南昌当代艺术的种子正在发芽
记者:你对南昌的当代艺术及其市场怎么看?现在是否具备了一定土壤?
张思永:早在2003年,我已经在官方的南昌美术馆策划过吴冠中的版画展;之后又陆续策划了江西艺术家和北京艺术家的联合展览;2008年在南昌还举办了自己的个展,这些展览都是当代艺术,都不同程度受到当地投资人士、收藏者、媒体等众多关注。
不过,像南昌、长沙、武汉二线城市的大众,我可以说95%还没有欣赏现当代艺术的习惯,更不觉得现当代艺术品可以成为我们一个消费的渠道和收藏选择。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践行自己的理念,完全靠个人的能力和费用去运作,现在已经在地方上落地生根了,也得到了一些有效反应和体现,慢慢在突破。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代艺术在南昌从不毛之地,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即将种子发芽。
记者:之前听说你要在南昌成立一个当代艺术博物馆,进展怎么样?
张思永:南昌当代艺术博物馆是基于五年的准备,经过向国家文物局的申请备案登记,由江西省文化厅、南昌市文化局的批准和支持,以千年时间当代艺术馆的收藏基础所申办的当代艺术主题博物馆。
经过两年的建设,两千平方米的空间已经盖完,我个人也捐赠了600件知名或者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正准备试营业。博物馆责任有三:一是梳理江西籍艺术家的展览脉络;二是邀请江西籍艺术家来馆内做展览;三是充实馆藏数量。
“艺术南昌”的想法我很早就提过
记者:南昌要打造艺术的影响力,你认为还缺什么?
张思永:缺少大型的艺术节和艺术博览会。我曾经与江西、南昌有关的文化艺术主管机构及各大艺术学院的专家教授探讨过“艺术南昌”这一概念,有点类似艺术北京、艺术香港艺博会。却因为缺乏主要的赞助商,加之相关部门对该艺术品牌活动认识不清,使得这一想法迟迟无法落到实处。
南昌当代艺术博物馆还处在试运营阶段,碰到了一些问题,有很多美中不足的地方。一旦条件允许,我会邀请北京艺术领域重要的专家操刀辅佐我策划江西当代艺术的双年展或是南昌国际当代艺术节,或是中国中部艺术品博览会还有一些相应的艺术论坛。
这些艺术概念都是复合形态、高级别、艺术性及专业性极强的艺术活动的主题探讨,既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去调研、论证、落实,更需要极强的专业团队与充足的艺术赞助,方可实现这一长远的艺术活动战略。
今后的工作重心将转往江西
记者:此次在南昌开办了新画廊,南昌当代艺术博物馆也在筹备中,是否意味着你今后的工作重心将转移?
张思永:在某种意义上,北京的艺术发展进程未必需要我,我已经为北京贡献二十年我的青春,差不多了,我可以转战战场了。南昌是我的家乡,有我的亲朋好友,也有我苦心经营的几个艺术空间,我想要为所有在北京的江西艺术家做艺术大回流的引导,更想为在江西的艺术家、艺术院校、艺术爱好者、艺术收藏者们,整理出一条有序的线索,打通北京、江西的艺术通道,互动起来,相信通过我十多年的职业经验,会给南昌带来应有的艺术之光。
这些年有很多南昌本土画廊来北京,将798千年时间画廊作为范式进行参观考察。我心中总是回荡着一句话:江西的艺术受众需要我,我也需要他们,因为没有他们我去进行艺术开拓的意义就荡然无存。或许说得有点儿过,但是这个事情就是这样的。
印象“故乡给了我艺术创造力”
张思永是个“有故乡的人”。1973年,他出生在南昌郊区的一个小村庄。春天,推门是绿的竹子、柳树,七七八八不知名字的花;夏夜里一抬头,星星有萝卜那么大;冬天,雪还带一点点绿色,秋天的草木没有完全枯黄,雪盖下来,新草又露出嫩尖尖了……故乡的风景,在张思永眼里从来不能用“美”这个词来形容,而是具体的、细微的,需要一笔一笔去描画。
13岁进城学画,是张思永对故乡的逃离。故乡山青水绿,在少年心中却绿得令人窒息,他渴望到更开阔的地方更高远地飞翔,他自有心中的理想地——北京。北京读书期间,张思永一直在圆明园画家村里游荡。他自称是村里的边缘人,有幸赶上了“画家村”的尾声,“那时候,方力钧他们已经开始冒头了”。
1995年,毕业之后的张思永径直抛弃了所学的商业美术,在西坝河一间地下室里开始了自由画家的生涯。“我们那时是包分配工作的,但我没有回去,留在北京做了几年的职业画家。”直到1999年,张思永开了画廊,后来还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了文化艺术管理硕士。
这些年来,从画家到画廊的经营者、再到艺术品管理者、展览策划者、文化产业推动者……每一个身份的转化,都让他感到新鲜有趣,又乐在其中。“当然,我最终的愿望还是回归故乡,这里有着我孩童时期不可磨灭的印象,这种生动的感触无时无刻地成为我艺术创造力的智慧,它将伴随我的一生。”
【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