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西路的上海美术馆已结束了历史使命。9月底,两场“谢幕展”落下帷幕;十一期间,其全部藏品和功能已分迁到了中华艺术宫(原址世博园中国馆)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原址世博园城市未来馆),两馆也进行了试运营。备受瞩目的上海双年展也在新馆举行……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怀念原来的上海美术馆,因为它带给市民太多的美好回忆,对中国现当代艺术,也起过举足轻重的影响。
上海美术馆的最后两场展览被贴切地称作“谢幕展”,其主题也颇有意味,似乎响应着它50多年的历程——“2012上海主旋律连环画展”和“景像2012:中国新艺术展”。
1956年上海美术馆开幕,开幕展为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当时的报道说,这些作品“描写了城市和乡村中的新人新事……使人看了感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到生活的愉快”。建馆当年,上美就推出了20个展览,囊括了宋元明清国画,吴昌硕遗作,法国现代油画,刘海粟、王个簃等人的个人作品。
据记者了解,此后30年间,上海美术馆举办了619个展览会,展品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观人次达1600万。尽管几经搬迁,尽管时代的风向标经常变动,但上美的藏品和展览,质量总能得到各方肯定。上海美术展也与齐白石、张乐平、刘海粟、朱屺瞻、吴冠中、贺友直等老艺术家结缘。其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毋庸置疑。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美术馆的收藏,向皮影、雕塑、影像及装置等各种艺术形态拓展。那正是中国当代艺术蓬勃起步的年头,上海美术馆紧跟潮流,并引导潮流。1996年,首届上海双年展举办,名为“开放的空间”。双年展之超前,对当时的中国观众构成了极大的视觉与观念冲击。由此,上海美术馆跻身为当代艺术的重镇,方力钧、张晓刚、岳敏君、蔡国强等都以来上美办个展为荣。
一边勾连着传统,一边推进着当代,上海美术馆创立的这50多年,见证和推动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流播。如今,它分迁至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并将于今年底正式关闭。在告别的时刻,让我们来聆听“上美人”自己讲述的故事,以及对上美怀有深厚情感的艺术家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