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馆的记忆与未来 2012-10-16 09:35:24 来源:生活周刊 点击:
位于南京西路的上海美术馆已结束了历史使命。9月底,两场“谢幕展”落下帷幕;十一期间,其全部藏品和功能已分迁到了中华艺术宫(原址世博园中国馆)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原址世博园城市未来馆),两馆也进行了试运营。

艺术离我们很近

李磊(中华艺术宫总策展人、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

李磊现在有了一个新头衔:中华艺术宫总策展人。当然,很多人还是习惯称他为“李馆长”。事实也是,从2005年7月调任至今,李磊已经担任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达7年之久,参与并见证了美术馆的变迁。

刚上任的时候,李磊发现,虽经十几年改革、完善,美术馆的体制、员工观念都得到了刷新,但尚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对公共教育的理念不够清晰。”在李磊看来,美术馆包含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前三者最终都都是为教育服务的。“所以,美术馆首先应该是一个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以公共教育为终极目标。”

2005年底,李磊提出了“我们都是服务员”的口号,“以前我们朝南坐,艺术家要看我们的脸色。这种观念要彻底转变。美术馆工作人员都是服务员,要为艺术家、艺术创作和展示服务。不管是对艺术家还是公众,我们都是服务员,整合艺术资源,为社会服务。”

改变在此后几年的上海双年展上显著地发生着。2006年,美术馆专门策划了“时空邮局”,普通公众可以在馆内写下心愿投递到邮箱;2008年,双年展实施了作品“黑板报”,作者来自上海120多个社区,160多块黑板报皆出自普通老百姓之手;2010年恰逢世博年,双年展紧密配合,向国内外观众呈现了一个个别开生面的艺术展览。

自去年3月起,上海美术馆取消了门票,向社会免费开放。“我们让观众感受到艺术其实离生活很近。”李磊说。

上海美术馆分迁后,落户原世博会中国馆的中华艺术宫和落户城市未来馆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秉持了这一亲民理念。国庆长假两馆试运行,天天开放,成千上万的观众通过预约等形式亲临现场,体验艺术的魅力。

对李磊而言,比之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更进一步地实现了他的理念。“它们不单纯是上海美术馆的发展和转移,而是整个城市美术馆的发展和聚集。”两馆的建立,不仅使展品大幅度增加,而且完善和推动了文化研究、学术机制。

Link

上海美术馆旧址回顾

1956年,南京西路456号康乐酒家,后改建为商业综合楼,现为科勒设计中心

1972年,黄陂北路226号,已拆除,现址为上海大剧院(部分)

1986年,搬回南京西路456号

2000年,南京西路325号,最早为跑马总会,曾为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旧址,后为上海美术馆所在地

2012年,世博园中国馆,更名为“中华艺术宫”

 


【编辑:赵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