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有一位叫安娜-阿柯金斯( Anna Atkins)的英国女性,她使用蓝晒法忠实的用手工制作了上百幅图片,记录了英国的海草标本,起名叫《大不列颠的海藻――蓝晒法印象(BritishAlgae:Cyanotype Impressions)。这些实物做成的书,现今还存放在世界几个大博物馆中,这也证明了蓝晒法有着非常稳定的化学结构。可以说安娜-阿柯金斯是第一位蓝晒摄影师。除此之外在摄影术上约翰-谢赫尔还做过很多的发明,他是个为了试验而试验的人。自从约翰-谢赫尔发明了蓝晒成像法和安娜-阿柯金斯使用其用来进行记录海藻以来,蓝晒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是拷贝法。艺术家们将实物和透明胶片覆盖在基纸上,然后用玻璃压住固定好后放在紫外线下进行曝光,把实物的影子或胶片上的图像平面的直接转换到基纸上。和数码相机拍摄的画面相比,严格意义上讲蓝晒既也不属于摄影也不是照片,它和照相机的原理正好相反。照相机是通过光线的折射原理来扑捉景物的,而用蓝晒法留在画布上的影像是因为光线被遮挡后的缺失而形成的图象,应该被称作物体无光源影像,这样讲有点别扭,但在原理上确实是这样。蓝晒法能够保留被感光物体的真实尺寸,它是光线下物体直接的影子。可他的缺点是不能记录物体的颜色。它虽然能忠实记录被转换物体的尺寸,但也有些死板的只能依赖扁平的物体。如果能够在实验里发挥它的特长,使之伸展并记录下立体的实物之影,那么这个技术的使用和画面的审美将得到极大地拓宽。我们将可以记录下整个世界的影子。而且利用半透明的物体,就更能拓展这种古老技术的边界,使之在限制中展示更精彩的魅力,这些都是我脑海中的愿望。2009年7月我开始用蓝晒法记录下我工作室周围那些行将很快消失,然后又在其他地方重新生长出来的野草。(图二)(图三)但生活是如此的庞杂和多彩,这些野草和野花完全不能满足我的想象和更多的要求,进而我又开始急切的记录下我周围日常生活中的人与物,他们是立体的,无法被压缩在玻璃板底下,这也是对约翰-谢赫尔蓝晒法的发展和延伸,使之记录下我们生活中活的标本。这些男男女女的生活形态及谋生工具,生动地展示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即他们生活的艰辛没有使人们屈服和消沉。虽然被排斥在城市主流之外,虽然被生存挤压到最低的等级,但生存的欲望和勇气使他们看起来——比那些给他们造成如此恶劣生存空间的权贵们——更加乐观。没有任何装饰,画面看起来很美很生动,自然生成的水彩画。(图四)(图五)可这是苦涩的美丽,是将现实之艰深升华到我们人类存在意义上的最美境界。就像米勒的《拾穗者》一样,生活的却是美丽又庄严。这也是“世界的影子”的真正含义。这些影子只在光线下存在很短的时间,太阳光线在地球的自转下自东而西的运动,影子也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丰富而奇妙、神秘的忽隐忽现,它们是真实的,有着不可更改的数据,它们就是它们实际尺寸的画布存在,并将会永远的保留在我们面前,即使那个实物已被经毁灭或改变。虽然说蓝晒法是一种科学的拷贝法,但它呈现出来的真实画面却是一个伟大的悖论,事情就是如此奇特。在自然界里,由于物体遮挡了光线的向前延伸而出现的黑影,在蓝晒画面经过漂洗而呈现出的却是相反的视像,那个肉眼所看到的黑影成为了透明的白色或浅蓝色的光晕。现实的记录也许永远不是现实的本身,它的呈现也许永远是人类自身趣味的结果,这也是人类对历史标准答案的谜团,可不管怎么说,尺寸的准确却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2010年春天,我将视野和题材扩充到了更多更广的领域,这也是因为对这项技术的不断实验、发现和成熟的掌握,成竹在胸。百分之百的浸透化学药水的纯棉布,可以轻易折叠起来,装在背包里,使足迹走得更远。我去了离北京60余公里正北方向的昌平郊区,早春的群山苍苍茫茫,枯萎了一冬的树枝冒出翠绿的叶子,黄里带绿。在一片山林里遗存有一片辽代的古塔,塔群高者数丈,小者径尺,高低错落,布局规整,古塔历经沧桑,年代久远,却保存完好。据《昌平外志》记载,辽寿昌年间(公元1095—110 1年)满公禅师便在此山创建了宝岩寺,其后通理、通圆、寂照三位禅师先后在此说法修行。我用大尺寸的棉布记录下辽塔在上午阳光下的影子,这些影子证明了古塔在有限世界存在的历史和过程,其实它们的影子也是这个宇宙里不朽的灵魂,它让我想起存放在都灵的耶稣裹尸布。难道这些古塔不也是那些圆寂大师的裹尸布吗?日复一日存在近千年的古塔影子跃然到画布上,这真是一个神奇的过程。物影相随,如影随形,心影即世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艺术家使用蓝晒法做这么大尺寸的作品,因为无论使用化学药品还是操作难度上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
在自然的光线下,我们的肉眼大部分时间只会看见物质世界的实体部分,对另一部分毫不关注。据科学家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我们的宇宙中73%是暗能量,23%是暗物质,只有4%是可见物质。在这些可见物质当中应该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我们人类未知的东西,这些影子实际上也是构成这个多样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它也是我们人类历史和文明的更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影子我们将失去坐标和方向。影子产生历史并影响和美化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似乎没有真正注意影子的作用。在故宫的太和殿前,有一尊汉白玉石柱支撑起的圆形石盘,圆盘上的指针就是古人使用影子来记录时间的最早工具。在我们的太阳系,最大的发光体是太阳,地球承受它的恩泽。太阳光线、遮挡体和承接体形成了地球上各种物体的影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永远和光源呈相反的方向,影子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这证明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而且影子的大小也和太阳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正午太阳最高的时候,如果承接体和遮挡物是直角,那么影子最短,而太阳位置偏低时,影子要比物体自身长出许多倍。古人正是根据影子和阳光之间的关系及特点制作了日晷,也叫太阳钟。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我们根据影子来判断和感慨时光的流逝,中国古诗词中有无数这类内容的描述。宋黄庭坚就写过:“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影)既短难为长”。影子也是绘画中经常出现的元素。乔治-德-契里柯(Giorgio de Chirco,1888—1978)是描绘和表现影子的天才。他受尼采著作中对都灵广场上的拱形建筑物和它们投下的长长的阴影这种幻景式场面的描写的影响,而创作了一系列恍惚幻觉的名作。在《占卜者的报酬》《一条街道的忧郁和神秘》、《无限的乡愁》等等绘画作品里。空旷的天空和街道,长长的、梦魇般的、超乎常理的阴影以及幽灵般的人物形成了他的表达方式,显示出一种神秘的、紧张的、难以解释的含义。在戏剧里,皮影戏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更是运用影子来创造了一种空前绝后的戏剧表演形式,通过影子的晃动、拉近、走远、跳跃,演绎出了一个个激情迸发的历史故事,让观者如醉如痴。
皮影产生于公元前两百年左右,在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多处皮影戏演出的情景。直到今天这种艺术表演形式还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文化食量。如果要说对影子的审美价值和和空间利用的最高境界,就不能不讲到中国人生活和审美的集大成者——园林建筑。在江南园林中,中国人对影子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极致,让人惊叹和流连。中国的古典园林最讲究的就是留白和虚实相生产生的美感,一处园林包含着园主对天地万物的认识,以及如何与自然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道理。园林中大面积的粉墙和黛瓦形成了白中有黑,黒中见白的互补平衡,在这两者之间点缀巧置的假山、竹子和草木,使粉墙和黛瓦之间有形成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幽深空灵的关系。从清晨至夜晚,粉壁上的石影和竹影都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影影绰绰,有时斑驳疏离,有时又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处在似与不似之间。可以说粉墙的实体作用不仅仅布局分割了空间,而且对影子的利用更让园主展示了对中国文化的深厚造诣和底蕴,影子将中国的传统水墨画的气韵诗意体现其间。中国古代的园林除了皇家以外,大多是文人所造,因此对影子的利用也是文人观影启灵的需要,郑板桥说:“凡吾所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影子在传统文化里绝对是一种精神享受。地球上最大的影子就是地球自身遮挡住阳光的部分——黑夜。它的影子的直径约12700公里,如果用一块13000公里乘13000公里大的布,悬挂在太空里,我们就可以用蓝晒法留下地球的影子。如果地球的影子恰好全部遮挡住了月亮,那么就是月全食。2011年12月10日午夜23点10分,我有幸目睹并拍下了本年度的第二次月全食过程,也就是地球的影子掠过月球的时刻。我从阳台上看到月亮在地球的阴影里神奇的钻了出来,如鲜花般华丽绽放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之中,所有的星星都为之黯淡。(图八)如果太阳月亮和地球正好连成一线,那么月亮的影子就会投射到地球的某一点,这个影子地区的人就会看到日全食。月亮的影子不超过地球总面积的万分之一,直径大约270公里,也就是5.7万平方公里,如果使用6万平方公里的白布就会记录下月亮的影子。这件作品的面积比我们的高山邻国不丹还要大(不丹国土面积4.6万平方公里)。影子对于人类的意义相当清楚,它是自然也是历史和文明的一部分。在古书《竹书纪年》里记录了:“懿王元年天再旦”,就是月亮的影子遮住了郑国的地面。在月亮不被地球遮挡,能全部反射太阳光线的情况下,就会在地球的影子里再投射出其它物体的影子,这就是月光下的影子,影子里的影子。李白的《月下独酌》写出了他和月下影子的关系:“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而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我们这个世界,各种物体都会展现出他们自身独特的影子,这些影子交相辉映,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影子除了能够证明真实物体的存在以外,也自有其独立的价值。它不仅仅是真实物体的暗部,也是宇宙存在方式,我们其实并不完全了解这个世界的存在,或者是只知道其中的百万分之一。实体的世界和习惯性思考控制了我们大脑的方向,它让我们的眼睛过分的自信,如果我们能够沉静下来,我们会发现那只不过是宇宙存在形式其中一的某一种呈现,不是全部。还有更多的奥秘,我们得慢慢的学会观察和了解这个世界。
2011年6月16日
2012年7月18日修改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