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进《品牌》
通常意义上的物品,一旦负载了人的精神,则蜕变为另一种存在。这种“符号化”的指认使物品获得了一种角色与身份,进而作为文化的表征而变成活生生的对象,它使物品符合了某种关系学的逻辑。如果缺乏这样的指涉,“美玉”无非是石头一块,杜尚的《泉》也只是小便池一个,它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获得今天所具有的价值。当这种指认的关系置入现代社会的商品之中,却似乎蕴含着某种危机——品牌借助“Logo”对物品的指认而实现了其有形的价值,构建了一个拜物神话。现代社会的人们似乎已经过于适应这种以指认为依据的商业法则,太过于迷恋由品牌所构成的繁荣,以致于连思考、质疑这种存在的合理性的动机都消失殆尽了。然而,在宋永进的系列作品《品牌》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艺术家对于商品社会的另一种诠释。他通过作品不断质疑这种法则的合理性,以一个艺术家的敏锐所洞察到的悲剧性和脆弱感,让物品脱离虚拟的符号化的身份而回归到其本身的存在。
在作品所呈现的现象学式的观看中,不仅有物品本身纯粹性的真实,也有对于人生之短暂与永恒、存在与虚无等悖论的终极思考。视觉是艺术家用于思考的独特途径,然而其取向是极其多元的,《品牌》并非只是艺术家对于物品之视觉形态的记录与表现技巧的展现,换言之,他不是让自己相信其所见,而是在他的画面之中实现一种独特的诠释。这种诠释是艺术家内心的各种视觉权利交织、冲突的结果,他乐于让我们分享他的这种感受,从而在个体的视觉思考中折射文化现象。
宋永进选择了可乐、雪碧、芬达等代表大众媒介、流行文化的Logo,从中寻求新的诠释视角。这些家喻户晓的品牌,大众对于其的熟知程度已经到了难以将其轻易遗忘的地步,而当它们被视作垃圾,甚至变成一种污染源时,却在艺术家的诠释中获得了新的身份。宋永进正是以塑料瓶这一普遍之物,展现其对于寻求物品独特价值的执着,我们清楚看到他对于物品所作的哲学式的视觉思考。在一堆被废弃的塑料瓶子中,演绎了一出悲剧,它残酷地揭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无论物品是多么深刻的表征,最终都只是物品自身。
【相关阅读】
【编辑:于睿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