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访谈:印象深刻的艺术家教师——马一平 2012-10-22 15:07:4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我觉得马老师在“构图学”上给我的影响最大,他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深入研究,也有自己的一些体验,有着自己独立的看问题的角度。他讲“构图学”时思路非常清晰,逻辑性、概括性很强。

访谈:王鹭 \文字整理:唐书婷

王鹭(以下简称王):马一平老师年轻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初期印象如何?

张晓刚(以下简称张):我永远记得第一节课,就是马老师给我们上“素描”课,上课的时候我特别特别紧张,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记得非常清楚,牢牢地记住,做了很多笔记。上课时,我们摆了椅子在那儿端坐,马老师一开讲,眉飞色舞,很是激动。这是10年“文革”恢复高考后的第一节课,对四川美院来讲,是很有历史意义的。

王:您第一次见马老师的时候,他是什么装扮?他是怎么给你们上课的?哪些课印象最深?

张:马老师很帅,他就是我们印象中的艺术家的感觉,头发有一点长,鼻梁高高的,声音很洪亮,精神抖擞,说话铿锵有力,直率中肯,阳光灿烂。我的素描和创作课基本上是马老师带的,尤其是创作课,那会儿是大学一年级,叫构图课,我最喜欢马老师上的构图课,从他的课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我做了详细的笔记,到现在那个笔记都保留着。后来我也当了老师,就把马老师教过我们的知识用上了,那些关于“构图”的基本原理,包括马老师曾举过的例子又教给学生,一样还是很有用、有效。我觉得马老师在“构图学”上给我的影响最大,他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深入研究,也有自己的一些体验,有着自己独立的看问题的角度。他讲“构图学”时思路非常清晰,逻辑性、概括性很强。马先生的构图课对我的艺术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我原来对构图的粗浅理解提到一个新高度,使我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对我个人而言,直到今天都受益匪浅。也使得我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坚持用构图的眼光去观察对象,这是马老师留给我的终生受用的财富。回想马老师的教学,他会耐心地给你讲一些基本原理,比方说关于几种类型的构图方法:几何形的构图方法,S形的构图方法,散点式的构图方法,焦点式的构图方法等等。在这些基本的构图学方法的指导铺垫上,再加上一些艺术史的和社会人文的知识,比方说为了表达某个主题,突出某种情绪,或者传达一种精神思想,都会围绕这些构图原理有序张开,有理释放,以求作品的个性和价值的最大化。这些印象都很深刻,成为我的艺术历程的重要内容。另外,我上构图课时,马老师给我打的最高分,我都不敢相信,怎么给我打那么高?马老师可能有他各人的偏爱,他觉得我那个构图作业达到了要求。当时马老师给我打了高分,令我特别激动,也增加了很多学习信心。

王:当时马老师对你比较照顾,是不是因为你当时在班上年龄比较小?

张:也许吧。不过马老师不会偏心的,我觉得他一直是一个比较兢兢业业的好老师,也是一个很严格的老师,他对看不惯的事会马上表示出来,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你比方说在课堂上,他是不允许放收音机的,不能抽烟,甚至不能交头接耳,有很多课堂纪律,马老师来上课的时候大家很安静,很配合,他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现在回想起来,马老师也是当时我的老师里做作业总结最认真的——每次课堂作业完成以后都要做小结,即便是没有结束之前,他也常会让大家停下来,针对发现问题总结一下,寄希望于大家能够注意某些问题。一个单元教学结束以后,他会对学生作业进行非常认真的分析讲评,这种严格和认真,是针对每一个同学的。不管这些工作多么繁杂,他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严谨的条理。一个老师负不负责任,能不能对学生负责,需要看他课外是不是真的做了功课,这是能感觉到的。我觉得马老师是属于这样的一种老师:他要在课外做极为充分的功课,并对每个学生做认真的研究。

王:他要研究这些同学的特点在哪,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张:对的,每个学生情况不同,因材施教非常重要。他在教学上的投入和认真,学生们有目共睹。同时,他善于保护学生,给学生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王:保护学生也是保护教育资源,是“师德”使然。

张:因为在那个年代,有时候学生会有一些比较过激的言行,包括在画画时有些想法会比较偏极端。在今天来看,因为都很自由,好像还怕你没个性,那会儿你稍微有一点个性,便会引来一些莫须有和不相干的麻烦。比如说学校领导会觉得这个人骄傲,或者认为这个人思想有问题,给你穿小鞋,严重的会毁坏名誉,甚至丢掉学籍。这个时候马老师常常会站出来为学生说话,往往化险为夷。因为他也了解我们班,知道他的学生其实本质都很好,他们认真学画,不能受到伤害。

王:张老师的故事非常动人,谢谢!
 

 


【编辑:谢意】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