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
令很多人跃跃欲试而又望尘莫及的艺术品市场,不仅参与者常常不是经济人,信息也不完全,而且市场中存在垄断,交易成本很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商品市场。
(1)艺术品市场中的参与者不符合“理性人”假设
由于对艺术品消费的特殊性,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常常不符合经济人假设。
首先,通常情况下,艺术家对于一件真正艺术品的创作并不带有经济的目的,而是为了追求真正的“艺术”。发自内心的感动而非经济利益是他们创作的主要源泉。
其次,参与艺术品交易的人常常不具有判断自己利益得失的能力。因为没有甄别能力,常有将稀世珍品作废品交易之事,也有对赝品一掷千金之人。从当下中央电视台的《寻宝》栏目和北京电视的《鉴宝》栏目很容易寻到佐证。
第三,对一些不懂艺术的富豪来说,他们消费艺术品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也不可能从艺术品的深刻内涵中获得效用,而只是通过消费艺术品这一举动炫耀自己的财富,证明自己高贵的身份。
第四、艺术品,尤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政治意义的艺术品是国家的瑰宝,有的购买者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是为了捐献给国家作为国家的公共财产。
第五、在拍卖市场中,竞拍者常常被现场热烈的拍卖气氛感染,跟风和斗富的心理经常使他们失去理性。
(2)艺术品缺少流动性
人们购买艺术品,不外乎两种目的,一是因为对艺术品的喜爱,购买艺术品作为永久收藏,这样的艺术品一旦被收藏就永远不会再进入市场流通。二是把购买艺术品作为投资或投机,当他们买进艺术品时,为的是将来高价卖出,获得超额利润。但是,由于艺术品升值周期一般为1-3年,且稀缺性随人们物质需求的提高愈烈,时间越长投资回报就越高,同一艺术品不会被投资者频繁地进行交易,这就必然影响了艺术品的流通。而且,当宏观经济出现危机时,由于艺术投资者买涨不买跌的投资心理,想在此时出让艺术品者常常找不到买家。
(3)艺术品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哲学家叔本华在谈到人们对艺术品的理解时曾指出:“各类艺术中最优秀的作品,最卓越的天才之作,对愚钝的芸芸众生来说应该永远是高深莫测的,是不可企及的。他们被一道深深的鸿沟隔离着,就如同常人永远无法进入王子的世界。”【1】这是因为,艺术品是艺术家依据自己所处时代和自身的文化修养及技法,用视觉符号创造性地表达对事物的认知,这种认知不可能被所有人理解。甚至,由于一般人不具有专业知识和长期经验的积累,连对艺术品真伪的认知都难以做到。有时,不仅外行无法判定艺术品的真伪和价值,很多专家也承认自己有“打眼”的时候。艺术品市场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但造成艺术品价格常常严重偏离艺术品价值,而且“吃药与捡漏”现象时有发生。
(4)艺术品市场具有垄断性
首先,艺术品的基本特质是创新和与众不同,因此,艺术品是具有差异性和非同质性的产品。
其次,艺术品市场中的买卖双方都不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以卖方为例,目前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上,南方有国际著名的两大拍卖公司苏富比和佳士得,北方有实力越来越突显的中国嘉得和北京保利,这四家拍卖公司的拍卖成交额已占到总体市场份额的21%。他们南北呼应,显示着市场势力,共同影响着艺术品的价格,主导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方向。
(5)艺术品市场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
由于在艺术品市场中存在“有钱的不懂艺术,懂艺术的没有钱”的普遍现象,艺术品交易很难在艺术家和收藏者之间直接发生。一般来说,艺术品交易通常要经过鉴定、估价、保险、拍卖等多个中间环节,而且支付给中间环节的佣金,即交易成本所占比例较高。
总之,艺术品市场是一个复杂的商品市场,垄断性、信息不完全和高交易成本是其突出特征。在该类市场中,寻找艺术品的定价规律是一件较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