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中国艺术品定价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 2012-10-24 11:14:35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 作者:王艺 点击:
艺术品价格的确定是艺术品市场运行的基础。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价格作为沟通艺术品买卖双方行为的基本桥梁和资源配置的核心手段,能够通过对需求与供给的调节,引导艺术品市场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 艺术品的价值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人们对商品的消费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欲望而采取的交换活动,并且根据商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而支付费用。商品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不依附于个人的判断而存在。如水对于一切社会的人的生命都具有价值。使用价值相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指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由消费者个人判定;交换价值相对于供给和需求双方而言,是指商品能够带给供给者利润的能力与带给消费者效用能力的均衡判断。

1.艺术品的价值

艺术品的价值是艺术品的内在属性,是艺术品价格的锚定标尺,由艺术品的学术性、艺术性、历史性决定。

学术性。艺术品的学术价值是指艺术品在整个艺术史中的学术地位及美学价值,它通常属于专家、学者的研究范围。例如,意大利艺术家皮耶罗·曼佐尼曾用罐头盒装了30克自己的大便作为艺术品发表。显然,对于一般消费来说,肯定不会把这种物件作为艺术品,也不会认为它有什么艺术价值,但泰特美术馆却购进了其中的一盒收藏至今。因此,专家和学者的评论意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艺术品的艺术价值。

艺术性。殷曼楟博士在她的《艺术界理论建构及其意义》中总结到,西方艺术史学界对何为艺术性的界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艺术被认为是再现性的,艺术家强调艺术对现实世界尽可能逼真的模仿和完美的视觉复制,视觉艺术是这种叙事的主要形式。但是,当摄影技术出现时,简单的操作即可把对事物的复制达到极至,艺术的“逼真”信条受到严重威胁。随之,对艺术的认识进入到第二阶段,即现代主义艺术时期。这一时期,逼真的模仿特征被弃置,各门艺术都开始探寻自身的特性和准则,艺术家开始关注符号表现的手段与形式。随之而来的第三个阶段是“各种风格大暴发”时期,这时期崇尚“美”的信条被打破,“美”、“丑”、“崇高”、“天才”等传统艺术概念所蕴涵的意义已被耗尽和颠覆。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到了“怎么都行”,“说它是艺术就是艺术”的阶段。【2】这时,艺术语境决定了艺术品的艺术价值。

历史性。艺术品的历史价值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艺术品的创作年代的久远。艺术品的存世时间本身就代表了艺术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其历史性表现在艺术品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在今天的作用,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特有价值,并且在不同的时代 往往有不同的解读、不一样的影响。艺术品的历史价值不是作品本身所固有的,是时代赋予作品的,而且随着时代和欣赏人群的不同而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3】因此,艺术品存世的时间和特殊的历史题材都会增加艺术品的历史价值。

2.艺术品的使用价值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是一种审美需求,这种需求属于精神文化需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的五类需求,且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而审美需要应居于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是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艺术品正是为满足消费者这一高层次需求而存在。

3.艺术品的交换价值

艺术品交换价值的货币尺度即是艺术品的价格。虽然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但往往艺术品的价格并不一定是艺术品价值的体现,而常常是由“艺术品理论氛围”决定。所谓“艺术品理论氛围”是指弥漫于画廊、展览馆、艺术沙龙等艺术机构中的更为宽泛而惯例的艺术眼光,而非某种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得到严格阐述的理论观点。【4】这种“艺术品理论氛围”具有区域性、时代性和不稳定性。当艺术品市场被淹没在这种喧嚣的“艺术品理论氛围”之中时,一件价盈千金的艺术品或许真的价盈千金,也可能一钱不值。

在艺术品市场中,如果购藏者对艺术品的价值有足够的认知能力,艺术品的价格应该围绕其价值波动。如是购藏者对艺术品的价值不具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则艺术品的价格往往成为其价值的代表。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