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签字版第1页
说明签字版第2页
说明签字版第3页
10月17日,梁启超直系后人发表了《梁启超档案拍卖的声明》,对匡时将拍卖最大宗梁启超档案提出质疑:1.对拍卖不知情,其生前表示遗作都捐给国家,不能出卖;2.南长街54号不是梁启超故居,是梁启勋的。这一质疑让大家对如何评价梁启勋这个人、梁启超与梁启勋之间的关系如何产生了疑问。今天,梁启勋后人委托匡时《关于梁启勋与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的说明》,对相关问题给予澄清。声明原文如下:
关于梁启勋与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的说明
1、关于梁启勋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的评价
梁启勋(1876~1965),字仲策,广东新会人,是梁启超同父同母的弟弟,也是梁启超兄弟中最亲近和最为倚重的一个。1893年入广州万木草堂,跟随乃兄一起从学于康有为。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组织掩护康梁等人的家属摆脱清政府的追缉,撤离至澳门、香港和国外,后被戏称为“家属队长”。后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在美协助康有为处理保皇会经济事务,深为康有为倚重。
1912年返国后,协助梁启超开展政治社会活动,常与乃兄共进退,在梁启超担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制币局总裁、财政总长期间,先后任中国银行驻京监理官,又任币制局参事等,亲手参与了袁大头比例成色的确定。
梁启勋积极支持梁启超退出政坛,从事教育著述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梁启超在欧洲发回电报进行声援,梁启勋资助千元支持学生运动。旅欧归来,梁启超发起组织讲学社、共学社,开展新文化运动,梁启勋也积极参与其中,任组织工作。梁启超晚年主持司法储才馆,京师图书馆时,梁启勋任司法储才馆总务长,并协助梁启超开展图书馆事业。
梁启勋同时还是梁启超家庭生活的得力助手,协助梁启超处理部分家庭事务。任公回国初期,由于夫人李蕙仙暂未回国,社会活动,部分经济事务均由启勋代为安排;护国战争期间,为避免梁启超分心,梁启勋暂时对他隐瞒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并主持了父亲的相关营葬事宜。
在定居南长街54号之前,梁启超与梁启勋在北京的临时居所经常住在一起,梁启勋也对梁启超的定居问题,颇多筹划。在定居南长街54号后,梁启勋特地留出10间房屋给梁启超用,作为他在北京的固定住所,包括卧房、书房和会客室。梁启超在北京的许多财务也由梁启勋代为打理,包括购买股票、债券,给子女的海外汇款。
梁启超的夫人李惠仙1924年去世后,由于梁启超忙碌的社会活动,且子女主要都在国外,梁启勋主持了李夫人的墓地建造,前后在西山连续住了两个多月,中间仅回城三次。1928年,梁启勋又在南长街54号院主持了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文定礼”。
三十年代,梁启勋先后任青岛大学教授、交通大学及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训育主任;一九三八年曾投入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做过一些地下工作,通过其子梁思睿将一些金融情报送至重庆;解放战争时期,北京大学(微博)红楼一带被军警、特务包围封锁,地下党员周基愚和四个被上了黑名单的学生逃出了围困,梁启勋把他们掩护在南长街自己的卧室内,后由地下党组织将他们转移解放区。不久,又有电影和戏剧界的陈怀凯、刘燕驰、凌翠、邵丹等四个教员和学生从南京逃来北平,他也收容掩护在家里,通过地下组织送往解放区,梁启勋的夫人见他们没有御寒的衣被,便把准备为小女儿结婚用的新棉被送给们带走。梁启勋为北大地下党和学生会收藏有许多秘密文件,北大地下党文理法学院教员支委会和讲师、讲员、助教会、理事会也常到他家去开秘密会议。
建国后,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建立中央文史研究馆,经周总理提名,由毛主席圈定,梁启勋与章士钊、康同壁、齐白石等28位各界著名人士一起,成为中央文史馆首批馆员,并每年被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接见。此外,他还当选为北京市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梁启勋一生热爱祖国,追求国家富强进步,是梁启超事业的忠实追随者。除从事经济和中国文学历史教研工作外,他还是一位有名的词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韵文概论》、《词学》、《稼轩词疏证》、《海波词》、《词学铨衡》、《曼殊室随笔》、《曼殊室戊辰笔记》等,被称为海波老人。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与他有过诗词来往,并对他的词亲笔写来过赞扬的信(文革抄家时抄走,至今无下落,仅存章士钊转呈的信)。此外,他还翻译过若干外国名著,是中国最早的翻译家之一。
2、关于梁启勋在日伪政权工作过的事情
梁启勋1938年,曾投入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做过一些地下工作,这件事情他在1951年当选中央文史馆首批馆员时曾在履历中介绍过,这份材料被审核后登记,可以在中央文史馆的档案中查到。
另外,梁启勋的二子梁思睿也曾在回忆中有更详细的记述。梁思睿在抗日战争初期是国民党,后加入北平地下党。梁启勋共有二子三女,全部参加了革命工作,在解放战争后期,在梁启勋的支持下,南长街54号转移了大量进步人士到解放区,这些在梁启勋的文史馆简历登记自述和梁启勋后人的回忆中,都有记录。建国后,南长街54号被定为革命家庭。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人也和梁启勋多有来往。
鉴于上述事实,一些报道援引评论指“梁启勋为日本人做事”,甚或暗指“汉奸”,进而指出,这是梁氏兄弟两大家庭后来断绝来往的主要原因,我们对此表示遗憾,认为这既是对梁启勋人格的不公允的评价,也是对事实情况的不甚了解。梁启勋究竟如何,公道自在人心。
3、梁氏兄弟与南长街54号、梁启超北京故居问题
南长街54号自是梁启勋的故居无疑,是不是要定位于梁启超的北京故居,并不是我们的关注重点,但我们要指出,南长街54号作为梁启超的“行营”,梁启超在北京的固定住所之一,这确定无疑。
首先,从《梁启超年谱长编》、《宝贝,你们好吗》、《梁启超未刊书信手迹》中有大量已经公布的信息,可以说明梁启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曾经常在这里居住。梁启超不仅有固定的卧房、书房,还有会客室。
其次,梁启勋的长女梁思明1919年出生在南长街54号,梁思明的长子孙军(其父为宋仁,革命工作时期的化名,后沿用,其本姓孙)1957年也出生在这里,他们曾与梁启勋长期一起共同生活。根据他们的回忆,梁启勋曾在南长街54号院建成后(共有四十间房)专门留了10间房给梁启超,用于休息,工作和会客。梁启超在二十年代,只要到北京办事,或者在清华讲学的周末,只要进城就住在这里。
再者,之所以提出梁启超事实上的北京故居问题,是因为现在北京挂牌的梁启超北京故居梁启超从未居住过。这个地方是梁启超的长女梁思顺夫妇上世纪三十年代所购房屋。相比一个梁任公从未住过的地方,南长街54号是任公曾经长期居住过的地方,更有条件称为故居。我们也是出于更好的纪念任公的考虑,提出这个问题,并别无他想。
4、关于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
这批档案包括信札、手稿、书籍和器物,都由梁启勋整理,并由梁启勋后人保存至今。其中不仅有梁启超写给梁启勋的信件,也有康有为、汤觉顿等人写给梁启勋的信件。手稿也包括梁启超、梁启勋、麦孟华等人。
南长街54号院建成初期总计40间房,梁任公去世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些房屋陆续出租给外人,建国后,仅剩十四间房继续由梁启勋家居住。这些档案即保存其中。
1966年文革抄家,大量南长街54号院保存的书籍、手稿、信件、照片、文物被抄走,另有很多被烧毁。目前所见的近四百通梁启超、康有为、麦孟华与梁启勋的通信,系梁思明当年从红卫兵手里争取下来的,手稿则是她从当年抄家零散丢失在地上的捡起收藏的;梁氏兄弟藏书,为文革后返还,梁思明从文物局查抄委员会认领取回,家具器物则因红卫兵不看重,一直保存在南长街54号,直到1982年从这里搬离。
我们认为,这批档案保存至今,殊为不易。南长街54号的历史也是中国近百年来社会变迁的见证。在这个院子里,不仅有梁氏兄弟一系列活动的记录,也有他们与近代中国一系列大事的关联。如今,我们梁启勋后人早已都搬离这个院落,而且已经开始拆迁,目前仅余一个门楼尚在。其未来固然与我们无关,但其历史不应被忘记。
梁启勋后人
2012年10月23日
【相关阅读】
【编辑:宋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