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小尖
庄小尖是伴随共和国成长的一代人,他自幼便见证了艺术和政治的多重变奏,亦由此认识到中国特殊政治语境中真艺术的本质。
记者:您在8岁时曾受到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的亲笔表扬信,名声便为之大振。这一事件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庄小尖:这不过是历史的误会,其代价是我要承受伴随“文革”开始的磨难。就现在看来,政治人物对一个孩子的不太恰当的表扬,很容易对其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几十年来,我都生活在“神童”的阴影中,人生之路由之增加了更大的阻力和负担。
记者:政治对艺术的干预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一条主线。黄胄被公开批判,叶浅予被打,甚至有画家的生命难以自保。您如何看这样的现象?
庄小尖:在改革开放之前,政治口号是“艺术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艺术是诠释政治的工具,是政治的附庸。其实,绘画艺术没有那么大的作用,和文学相比,影响力小得多。花鸟画家要勉为其难去画人物画,山水画家硬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上几座电塔以示时代性,不这样做,他们的作品就进不了画展,这些画家的身份就成了问题。画家不谈风格,不谈个人内心追求,精神不独立,人格没尊严。违心的作品只能是伪创作,而那么多伪创作,可以看出时代多么荒唐。
记者:在当前语境,政治和艺术却又往往达成一种“亲密关系”,比如画展开幕式讲究政府要人的出席,政府也会向画院、美协下达主题性创作任务。这样的现象该如何解读?
庄小尖:画家就是画家,我们评判一个画家的水平应该回到作品本身上来,而不应过多受其它因素影响,正确评判一个艺术家水平的高下,并非盖棺就可论定,一般要等他离世五十年之后才会有真正公正的结果。五十年刚好是与画家有最后一点瓜葛的人都过去了,避开了所有人为因素后,后来者才有可能以纯正之心来看作品,并作出正确评判。画展开幕式讲究政府要人的出席,因为画展带有某种政治色彩。当然,与官方、与政治保持距离,以艺术圈内、纯学术的展览也是一种选择。
记者:画院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美术体制,曾受到吴冠中等人的批评。您如何看待画院的功用?
庄小尖:画院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而我们国家正着力建立市场经济,这使它的地位多少显得尴尬,有点不合时宜。不可否认,中国的画院曾经出现关山月、傅抱石这些蜚声海内外的大师,但也要看到,里面也有为数不少的南郭先生。
记者:在我们这个时代,艺术家该怎样做才可避免“南郭先生”的形象?
庄小尖: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比较稳定,政治相对宽松,可以说遇到了艺术的好时代。但艺术表面是繁荣,内里却空洞。物质主义过于泛滥,浮躁作风四处流散,画家总是急功近利,要么争着投政治之怀抱,要么钻营作品怎样卖个好价钱。趋炎附势、观颜察色,人格不高,画品自然高不起来。回到艺术本义,艺术应该是自我的、本真的。画家应该退回书斋与画室,凝神静气地搞创作,出产真正不辜负时代不辱没传统的作品。因此,画家找到真正自我成了时代的大课题。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