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资料
有专家指出,代理制严重缺失,是我国画廊业面临的首要困境。
首先表现为专业化水平低,许多画廊经营者并不具备深厚的艺术及鉴赏专业知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优秀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发掘和营销。其次表现在鉴定、保真、评估等支撑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无序,许多艺术品收藏价值与价格相差甚远,与支撑体系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另外,艺术家代理制本应是专业性画廊的运营规则,但在我国画廊业中尚未成气候,多数画廊没有发挥应有的艺术品价值发现职能,而成为买画卖画甚至兼营工艺品、复制品的“画贩子”。
“因为缺乏比较成熟的画廊全面代理艺术家制度,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常常是不太平等的。”业内一位艺术家透露,画廊要盈利,在从艺术家手里拿画的时候,会极力打压作品的价格,以低于市场许多的价格买断艺术家一个时期的作品;而画廊与艺术家合作的情况,在作品出售后的分成也常常不利于艺术家。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家不得不自力更生,有时候会绕过画廊直接与藏家交易,这就让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变成一个恶性的循环:艺术家觉得自己的利益被画廊剥削了,而在画廊看来,为艺术家举办了展览,进行了推广,艺术家却喝水忘了挖井人,最终导致双方的不信任。
与欧美许多画廊经营是家族式不同,国内真正具备画廊经营管理的人才专业性还很缺乏,许多画廊的经营者都是拥有其他产业,如房地产或其他商业经营,艺术品只是其多项商业经营中的一项。因此常常是只具有资金,而没有经营专业度。
画廊根本不具备其自身的价值定位与学术追求,投资多一些的会先找几位大腕艺术家的作品撑起画廊,投资少的只能尽量找市场上受欢迎的艺术家作品。画廊受市场的风向标影响很大,所以才会出现市场好,画廊便兴起,而市场一旦出现危机,画廊就会倒闭。
市场竞争者排挤,交易体系扭曲,是我国画廊业面临的第二大困境。画廊业占据的“一级市场”,在中国正遭遇着“二级市场”——拍卖行和私下交易 的侵蚀。据统计,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成交额为1000亿元,是画廊成交额的10倍左右,拍卖行威胁到画廊业的市场地位。
私下交易的猖獗让画廊业“雪上加霜”。据不完全统计,私下交易的成交额大约占到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的60%-70%。
此外,近年来国际资本的入驻也给我国本土画廊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相关链接】
【编辑: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