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煜婷:摄影叙事性需要重读 2012-11-02 09:47:55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周刊》 作者:周晓 点击:
作为国内重要摄影节之一,第八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将于下月开幕。与往年相比,本届年展的主题——“故事,离真相有多远?”传达出一种颠覆现代摄影价值观的态度。作为最为广泛的记录行为,摄影的叙事性是它重要的属性,而针对它的叙事性也出现了很多固定的标准来判断一张照片的好坏。

段煜婷

作为国内重要摄影节之一,第八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将于下月开幕。与往年相比,本届年展的主题——“故事,离真相有多远?”传达出一种颠覆现代摄影价值观的态度。作为最为广泛的记录行为,摄影的叙事性是它重要的属性,而针对它的叙事性也出现了很多固定的标准来判断一张照片的好坏。对此,本届年展策展人段煜婷认为,世界的变化已无法使摄影再用一些固定的标准来面对和诠释,叙事性是对图像的解读,现实的真相不可能通过零散而随机的线索看得一清二楚。

记者:本届连州国际摄影展的主题探讨什么内容?每届摄影节在确立主题时是否会考虑与过往展览的连续性?

段煜婷:今年的主题——“故事,离真相有多远?”所探讨的是艺术家如何通过构建叙事来构建作品,以及这种人为构建的叙事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

摄影节每年的主题都是随着国际摄影特别是国内摄影的发展而设立。中国的摄影节,首先要以国内社会和文化背景思考问题。如果每届摄影节存在某种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就是对摄影文化中不断产生的问题的动态关注。

记者:本届摄影展策展人弗朗索·萨尔瓦对此次展览的主题做出了阐释:“不可能通过摄影的叙事来了解真实的生活。”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摄影更多只是一种极其主观的行为,照片的好坏与记录的行为相比并没有那么重要。

段煜婷:所有表达感受和思想的行为都是主观行为。摄影作为一种强大的视觉语言符号积极参与“现代主义”时期世界的建构,所谓照片好坏的标准也建立于此时期。而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一切的法则和标准变成了需要质疑的东西,因为高度科技化、复杂化的世界已经无法再用一些固定标准来面对和诠释。

这个世界已经很难再找到一片没有被相机所染指过的地方,传统的叙事方式已成为局限自由表达的瓶颈,被固化的审美语言成为大众传播方式以及艺术市场的附属品。在这样的情境下谈论照片的好坏显得过于苍白,因为“好”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

记者:与通常摄影强调的照片要素相比,一些下意识、随机没有过多背景阐释的摄影似乎更体现了摄影核心的价值,您是否这样认为?

段煜婷:后者只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语言方式,它通过一系列照片表达对世界的观点,随机是一种表达态度;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开放态度。

摄影者放下即有的影像规则,更加自由地进入个人体验中,从而更能传达个体私密性的体验而非在一定影像规则下的模式化观看,让观者能够更好地进入艺术家的深层次体验当中。但这谈不上是摄影的核心价值,摄影的核心价值是它的逼真性,表面物质的真实感。

记者:与上届的景观摄影相比,本届的主题似乎是个没有具体指向的范畴,这在策展工作上对您来说是否增加了难度,或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段煜婷:本届的策展难度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大,因为这个主题所传达的价值观完全颠覆了现代摄影价值观,它更具思想性和观念性,对摄影能够真正领悟到这个高度的艺术家是少数人。

相对来讲,国际部分可选择的艺术家会多一些,国内的摄影在观念上相对传统,所以我负责的国内部分在寻找艺术家时难度很大。

记者:本届展览国内部分邀请了杨福东、庄辉、韩磊、严明来策划,其中有3位都是活跃在当代艺术圈内的影像工作者,您认为当代艺术和摄影界目前是怎样一种相互影响并作用的情况,在今后会如何变化?

段煜婷:从前当代艺术与摄影界都是各玩各的。2000年以后,两者的界线开始逐渐模糊。

从第一届起,我们就邀请摄影家与当代艺术家同台共展,这样,前些年浮躁形式化的观念摄影在传统摄影语言中汲取养料,艺术家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摄影的媒介特点;而摄影家也看到了摄影中陈旧语言的局限,开始发现摄影更多的“向度”。

记者:摄影发展至今,您认为摄影的描述和观察方式当下更多体现的是传承还是创新发展?

段煜婷:摄影发展至今,我认为摄影的描述和观察方式更多是对摄影史上前辈的传承。而我们所要面对的现状是,如何在即有的人类所制造的影像世界中,在密不透风的影像拥堵中清除障碍、理出新的观看路径。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