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内平台上展出的雕塑和装置,和博物馆外景原貌“蟹爪”输气管道结合在一起,有机组合让旧工业废弃物再生利用,同时让艺术和场景反复重叠达到一种形式效果。
■馆内高达五层灯光秀,犹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在光影中流动,让参观者展开想象
今年10月1日,上海“双年展”择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从当年的南市发电厂,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未来馆,再到今年闪亮登场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座百年老厂房经历了怎样浴火重生的百年穿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总设计师章明谈到这座展馆和正在举办的双年展时告诉我们,艺术家们给他短信说:这里的空间叫人眼馋……
世博后续利用重点项目
上海世博会已经结束,未来馆如何后续利用?上海市将其作为文化战略的重要“棋子”进行布局,“于是,从2006年到2012年,团队脑子里闪跃跳动的就是‘未来馆’、‘艺术馆’、‘展览空间’这些词”,章明说,而今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展览面积超过1.5万平米、大大小小展览空间超过15个,并拥有大量开放式展示空间和总面积达3000平米、25米标高临江平台和有着巨大工业构件的7楼室外大露台。
“传统的空间概念在这里已经被模糊”,章明介绍,“作为老厂房,旧电厂中最重要的特征性元素:高耸的烟囱、平台之上的发电机、高中低三级梯度的厂房空间,巨型行车以及屋顶上四个巨大的粉煤灰分离器,我们都留下了;内部交通组织设计我们借鉴了原输煤栈桥的形态意向。”
争取引爆艺术创造灵感
章明说:“运用输煤栈桥意象作为馆内交通组织方式打破了层与层之间、室内室外之间的界限,让楼梯‘弥漫’在随时需要的地方。”果真如此,在馆内,我们不知不觉就从七楼走到了五楼,又从室内漫步到了露台,一路走一路看,青花瓷坛子穿越的“旗杆”,室内与室外遥相呼应;一根杆子上,古代的轿子,当代的手机,杆上还“穿越”着手风琴、电饭锅、风雨衣、童车、抽水马桶、藤椅……
馆内还用灰色标识原有保留的空间构架与结构构件,用白色表明新生的墙体等体系。
这个巨大的弥漫性空间里,传统的楼层已经模糊,当代艺术的表达需要与空间高度互动,展馆内部空间的张力极大、魔幻万千,艺术家尽可在此泼洒想象力,“这里的空间叫人眼馋”,一位著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章明,“会引爆艺术创造的灵感的。”
是艺术家挥洒的大舞台
章明说,设计这座当代艺术馆,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打破展览建筑传统的白空间、打破密闭分隔的空间概念,将亲民性、为艺术家提供挥洒自如的想象空间放在设计的首位。“所以,双年展开始酝酿时,我就对组委们说‘筹划、征集作品时,可通知我参加,这样便于我们把空间处理得更好,让空间更有弹性和亲和力’。”章明说,当代艺术中不少艺术家模糊了日常生活和艺术的界限,比如一个小便斗从卫生间放进展厅,日常器具就在艺术家眼里变成了艺术品,这需要空间更丰富、灵活。
水晶球,放在开放空间的这处“敞空”位置,球内水柱、球面上下左右皆“镜像”,艺术家独到的眼光让人着迷;宽台阶上的“丽贝卡”阵,原本放在室外,平的,移到这宽阔的台阶上,一下子“立体了”,上下左右、风生水起,“人入其中景更妙”;再比如,大露台上“飞翔的鸟”,空灵且意境丰富,若是在室内,飞翔的效果定会大打折扣……我们注意到,在馆内,类似“借窗”、“借东风”的作品还要多。
【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