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廖:当代艺术的踢馆与崩盘 2012-11-05 09:53:09 来源:《站台中国》10月刊 作者:廖廖 点击:
今年,中国当代艺术先后遭遇了“踢馆”和“崩盘”,正是:“零落梅枝瘦,风吹更可怜。”作为当代艺术的拥趸,我欣赏当代艺术建立的新审美,但是对那些兴高采烈地“踢馆”和幸灾乐祸地谈论“崩盘”的人,也并无太多意见。任何一个行当,任何一种审美都有反对者。

同一句问候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譬如一句“吃饭没?”——问到蔡澜或沈宏非,他自然很愿意跟你描述新菜品的滋味;但是对于一位脱北者来说,这句问候可能是最残酷的讥讽。“你还相信爱情吗?”——今年的姚晨当然很愿意跟你聊聊爱情;但是董洁就欲说还休啦。“你还相信当代艺术吗?”——在今年的当代艺术圈内,这显然是一句最不合时宜的问句了。

今年,中国当代艺术先后遭遇了“踢馆”和“崩盘”,正是:“零落梅枝瘦,风吹更可怜。”作为当代艺术的拥趸,我欣赏当代艺术建立的新审美,但是对那些兴高采烈地“踢馆”和幸灾乐祸地谈论“崩盘”的人,也并无太多意见。任何一个行当,任何一种审美都有反对者。让我失望的是,在面对“踢馆”和“崩盘”的时候,当代艺术圈众人的反应。

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本不适合运动,但是当代艺术圈依然被人前来“踢馆”。7、8月,新浪微博上,众多传统艺术品藏家几乎同时发出对当代艺术价值的质疑。如果说他们批评的是资本把几个“面谱”炒得太高,那这种批评无可厚非。但是他们据此全盘推翻当代艺术的价值,把几张“面谱”等同于整个中国当代艺术,这种批评显然不合理。

面对这种不合理的批评,居然没有一个当代艺术圈大佬出来迎战。面对踢馆,不但大佬不见踪影,大师兄二师兄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任凭当代艺术的价值被人一踩到底。

我们很遗憾地发现,当代艺术圈内缺乏一种“士”的担当,众人都是只扫门前雪。艺术家虽然不一定要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对天下兴亡的关注,但是在当代艺术的价值受到质疑的时候,挺身而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有的同志说,艺术家用作品说话,不必理会其他。如果艺术圈的大佬们一贯如此清高孤傲,那也就罢了。但是大佬们除了作品说话之外,还参加许多的艺术权力榜,出席许多的时尚名人会。权力榜是什么意思?意味着你在艺术圈有权力、有话语权。

云想衣衫花想容,大佬上榜露峥嵘。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既然你已经在艺术之外获得了那么多的利益与名声,俨然名流贵族。既然你毫不犹豫地接受别人赠予你的话语权,俨然领导者。那么在当代艺术的价值受到质疑的时候,是不是该站出来说一句话?

大佬们也许这样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当代艺术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谁都无法螳臂挡车。但是事情也许没有那么简单,我们知道,大多数国人只知传统艺术而不知当代艺术,当代艺术需要建立新的审美和新的文化体系,这种对旧价值的颠覆和新价值的建立可能需要一两代人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当代艺术会遭遇无数的质疑与批判,这时就需要大佬们在扮演时尚名流的闲暇之余,面对种种针对当代艺术的狙击,义不容辞地站出来肯定当代艺术的价值。

“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的责任。”——用这一句蜘蛛侠的信条来要求大佬们,不会标准过高吧?总不能衣香鬓影你有份,刀光剑影你背过身。但是很遗憾,在踢馆事件中,我们看不到任何当代艺术圈大佬的身影,难免让人大失所望。没有担当的权力和没有责任感的话语权,终究是插在流沙上的权杖。聪明的大佬当然明白这个简单道理,可惜名利场上“乱花渐欲迷人眼”,闷声发大财成了最流行的座右铭,在踢馆事件中,我们始终看不到大佬的出场。

踢馆事件过后不久,大约在秋季,市场上传来当代艺术“崩盘”的消息。香港苏富比10月秋拍之后,两条转发数很高的微博,大概可以说明当代艺术市场的窘境。

@一财项立平:在香港看了两天拍卖,苏富比的当代艺术专场显示以F4为代表的所谓"当代艺术"的市场已经几近崩盘,当代艺术推到重来几成定局,而今天的苏富比书画专场要稳健得多,尽管大件不多,但大多在当下的环境下拍出了令人满意的价格。

@策展人顾振清:#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遭遇黑色星期天#2012年10月7日也许是艺术圈选择遗忘的一个星期天。当晚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拍上,贴有中国符号标签的当代艺术名家几近遭遇集体滑铁卢,或在泡沫挤干的底价位上不断流标,或以市场价30%或更低的"白菜价"成交。资本雄霸中国当代艺术的"黄金八年"曲终人散。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对于当代艺术来说,这场风吹雨打并不是“春晓”,很可能是一个漫长冬季的开始。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崩盘声中,有人担心藏家受损失;有人眉开眼笑地唱衰当代艺术;有人在寻找可能在下一轮崛起的艺术家。

但是整个艺术圈内,都没有人关心这次崩盘对当代艺术在大众中的普及有何影响?对当代艺术建立新审美、建立新文化价值体系有何影响?我们刚刚开始学习接受当代艺术,你就崩溃啦?那是不是说当代艺术没有价值?是不是说当代艺术无法建立艺术江湖的新秩序?

没有人站在大众的角度来看这次崩盘,也没有人站在当代艺术确立自身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这次崩盘。这似乎再次说明,“当代艺术”只由艺术家和资本家构成,没有大众什么事。当代艺术崛起,获益的是当红的艺术家和投资有道的资本,大众不会因此受益,人们的审美没有得到改变,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并没有得到确立。当代艺术崩盘之时,大家关心的也仅是如何收回投资,如何寻找下一波的热点艺术家。

几十年以来,世界文明和中国文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国人的审美依然停留在传统艺术当中。当代艺术被有意或无意地与大众隔离开来,当代艺术家、批评家和资本家都没有意识在大众中普及当代艺术新审美。

在“当代艺术”重新界定新的艺术概念的时候;在当代艺术表明一种新的文化立场和态度的时候;在当代艺术重建一种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的时候,需要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基础之上,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可。

今年以来,针对当代艺术的踢馆与崩盘,恰好反映出大众对于“当代艺术”的普遍较低的认知。如果没有大众的参与,当代艺术不但无法建立新审美和艺术江湖的新规则,就连作品的价格都是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

回到开篇的问题,相比于成功者志得意满的感慨,也许失败者的痛苦反省更加深刻。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听听饥饿者谈谈他对一碗饭的看法;我更愿意听听失恋者谈谈她有多么痛的领悟;我更愿意听听,在面临“踢馆”和“崩盘”的时候,艺术圈中人如何看待“当代艺术的价值”。

 

 


【编辑:于睿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