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随着规模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与管理部门的重视,特别是画廊业的发展,其地位及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可以说,这是中国画廊业在面对困境时又可能面临一次发展的机遇,但一个基本的前提是,画廊业发展要逐步纳入到文化管理部门的工作中。
一、画廊业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个成熟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是由艺术家、画廊、拍卖行、博览会、交易平台、收藏家、投资者、媒体、批评家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在国际市场的日常交易中,艺术家——画廊——收藏家的商业链条已经成为一种完善的市场机制。这个生态圈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遵循这个市场的规则和机制,即以艺术品代理人为主体的艺术企业机制。首先,从艺术品市场交易制度与体系的发展来看,画廊业、拍卖业、博览会在艺术品市场交易制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画廊业是基础,是一级市场的主体,它对拍卖业和博览会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基础和推进的作用,基础性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次,画廊业是市场定价机制的重要基础,无论从价值发现角度,还是从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角度,画廊业的定价功能在艺术品市场中的作用是基础的、持续的。第三,画廊业是艺术品市场繁荣与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画廊业的繁荣,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就缺少底气,可持续性就会面临挑战;第四,画廊业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与国际艺术品市场中国化的最终落实者;第五,画廊业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收藏文化的培育者与传播者,更是艺术品投资者的重要培育窗口。可以说,画廊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国艺术品市场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但在中国,画廊作为艺术品市场一级市场的主体性形态,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直处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边缘位置。但是,在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从目前来看,拍卖业一股独大,在整个艺术品交易的过程中发挥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投资者或者艺术家都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画廊去培育,往往选择与立竿见影的拍卖行合作。新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大笔资金在追求艺术品投资安全性(对风险的控制)及流动性(对退出机制路径及其评判)的过程中,使拍卖市场不断拓展。还有就是私下交易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交份额中所占的比重也非常大,这就导致了在整个艺术品交易制度和交易体系培育发展的过程中,画廊的作用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画廊业发展的势头及作为一级市场的基础地位及战略地位始终未能确立,很多时候只能是游离在艺术品市场核心区域以外。
二、画廊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画廊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目前基本的现状是:专业化水平低,规模小,组织散,发展能力弱,竞争同质化严重,人才缺乏,支撑体系缺失(具体见《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2011)》,西沐著,中国书店出版社),中国画廊业亟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建设的问题:
1、中国画廊业面对规范混乱行为要提升营运水平的问题。
上面我们谈到,一个成熟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他们之间必须一环扣一环以形成良性发展,继而才能推动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但中国艺术品市场目前的状况是管理缺位、规则缺乏,那么,完全依靠产业自治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私下交易与二级市场拍卖市场的挤压,使得中国的画廊业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其关键是行业没有建立规范的运作机制,缺乏健全的法规保障。目前,中国画廊还普遍存在资源缺乏、资金有限、目光短浅、信誉缺乏、盲目性大等问题。画廊的核心竞争力靠的是其独到的眼光、稳妥的信誉、专业的能力。画廊业只有开始开展规范化运作,才能建立和打造自己的画廊品牌。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职能的进一步细化,许多画廊已经意识到品牌和诚信的重要性。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品牌,同时也意识到建立自己诚信体系的重要性。
2、中国画廊业面对错位找准发展方向与潜力的问题。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起步较晚,不断与世界接轨的中国画廊业也正在发展之中,远没有形成西方“画廊”概念中完善的运作机制和行业规则。许多当代中青年艺术家没有经过画廊的培育,直接拿作品到二级市场上拍出了惊人的价格,说明市场流通环节中一级市场“功能性”的缺失,甚至说明所谓“一级市场”本身就是缺失的。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年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相比较而言,画廊业的成交额却非常有限。据艺术品市场权威人士分析,其关键原因是现在国内的艺术品市场缺少一套规范完整的市场制度与行业守则。国内拍卖业看上去很红火,实际上其中大量涌现的是根本进不了拍卖行的作品。不少拍卖行与艺术家跳过画廊直接交易,打乱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系,使中国画廊业陷入一种无序竞争的局面。如果放任画廊“低位运行”,则不利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艺术品拍卖会也会有“放大”效应,甚至为追求“纪录”而有不诚信的行动。相比之下,画廊按照市场价来确定艺术品的价格,较为真实。另外,比起一家拍卖行一般每年只举行两次拍卖会,画廊能随时随地展示与推介,同样也更有利于艺术品市场的常态、平稳发展。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应进一步将艺术品市场的基础向画廊归位,这不是一个权宜之计,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本战略,中国画廊业如何找准发展方向与潜力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3、中国画廊业面对弱势强化学术能力建设的问题。
画廊正在变成纯粹的“展示”与销售,变成了艺术品的一种卖场。在大环境下,画廊业的发展除了受困于行业内部的真伪鉴别与作品来源问题以外,不可否认的是,现存90%以上的画廊经营当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近现代作品的存量有限,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保真性要求极高,单凭一位或几位专家都不能轻易对一件作品的真假做出判断。只有中国画廊业的学术研究能力得到提高,才会不断提升艺术价值判断的新高度。同时,对当代艺术家的选择严格把关,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真正起到引导一级市场的功能。
4、中国画廊业面对缺乏国际竞争力与实现国际接轨的经营问题。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画廊业规模与经营模式明显有中国的特色,与西方有相当大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画廊的运营机制上:一是经营的理念与模式,二是代理的艺术家问题。目前,中国画廊业欲走出“惨淡经营”时期,进入了市场的“整合时期”,在经营理念与模式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一级模式,即全权模式,是指画廊经营者拥有一段长时间的代理销售艺术家作品的权力,或拥有其艺术品的所有权,由画廊经营者作为艺术品的所有者使艺术品再次进入二级市场销售。画廊的二级模式是指经营者不拥有艺术品的所有权,其经营方式主要是接受艺术品所有者的委托,通过中介活动进入二级市场。前者是画廊的主要经营模式,而后者是画廊经营的补充形式,因为画廊是一级市场的主要经营主体,应当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基础的市场,后者应当是画廊模式下的经纪人制度。在中国目前出现的大量的以个人为主的画商掮客并不是在画廊经营管理下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整合时期”会逐渐被淘汰。2011年,国内有各种画廊10000多家,外资画廊才几十家。中国的一流画廊少之又少,大多数画廊是在从事“寄卖”这种低级交易,再加上中国的部分艺术家是世界上出了名的“经纪人式艺术家”,他们出于自身利益,直接参与到绝大部分经营活动中,随意定价,破坏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秩序和交易规则,一方面导致国家税收严重流失,另一方面与画廊的关系难以维系,甚至与画廊的关系倒置。现阶段,北京、上海等地还不能成为国际艺术的产生地,这些地区的中国画廊也不能称之为国际画廊:一是缺少国际艺术家的培养与推介;二是缺乏国际化的当代艺术;三是国际视野的经营理念缺乏。如何借助政府的力量使中国本土主流艺术的画廊进行国际推广,让中国优秀画廊走向国际市场,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大课题。
5、中国画廊业面对公共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与拓展发展空间的机遇。
在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这个新兴的行业中,国家如何关注其市场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画廊业,如何在越来越强的国际化特质与所在地域的本土化特质不可避免的冲突中发展壮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从发展的过程来说,需要明确中国画廊业是一个行业,而不仅仅是一些店铺集群。画廊业这种内外竞争的格局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大环境的催生使然。当然,如何将这种危机不断转化为机遇,这就需要全社会对画廊业的认知与重视,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店铺,更是一个艺术企业,关乎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因此,提高认识,加强国家在画廊业发展过程的国家公共艺术政策力度尤为关键。
三、画廊业面对的新挑战
第一,拍卖业的强势竞争而导致的跨界。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的过程中,拍卖业作为一个强势的业态,在艺术品交易体系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市场的不断竞争中,拍卖业不断跨界。其中,私下洽购及拍卖业不断向博览会行业扩展,会进一步压缩中国画廊业的发展空间。
第二,艺术品市场的集中度水平在下降。还是以拍卖业为例,据测算,近几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随着竞争的加剧,不是走向更加集中,而是走向了更加分化。市场的集中度每年以5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这说明拍卖市场正在分化。按理说,随着竞争加剧,市场品牌培育力量的增强,市场会不断走向集中。但我们的市场却在走向分化,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这个行业里面来,分食整个市场。这个趋势也基本上反映了中国画廊业的基本状况。
第三,同质化竞争使画廊业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中的地位下降。因为市场探索、创新难度大,面对不稳定的产业环境,一旦找到一个突破口,大家就一窝蜂似的去哄抢有限的资源。
第四,新技术条件下的业态整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业态。科技进步正在使中国艺术经济的结构进一步优化,传统艺术经济交易体系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新的交易形式异军突起。特别是艺术博览会(艺博会)、拍卖业务及在线媒体正在取代传统画廊的交易模式。人们通过网上和网下的交易方式,将填补画廊、拍卖行等企业在数字时代的鸿沟,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新技术融合带来的新业态对中国画廊业的影响会不断显现出来。而这种新业态的扩张性与不断的生长能力是相当强的,新业态与画廊业的冲击将迫使更多的画廊面对挑战的转型。
第五,全球化市场治理带来的冲击画廊入内的挑战。全球化市场治理而带来的冲击可以说是一个表现,最为突出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化的大画廊会不断进入,他们凭借其国际化的视野、实力与运作能力将不断地界入到与本土画廊业的竞争之中,二是世界大的画廊会通过输出作品甚至与国内本土画廊合作的方式参与到与本土画廊的竞争中来。当然这种挑战的最终形成将取决于世界艺术品市场国际化的进展,取决于世界艺术品全球治理格局的变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下,中国画廊业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别的,而是正在经受着交易体系跨界的挤压、拍卖业强势蚕食、低水平同质化的消解及新的竞争环境的形成等。可以说,画廊业的发展困境到了一个必须要突围的时候了。
四、中国画廊业面对困境需要重新认知定位
画廊业所处的当下一些境况值得我们反思。画廊业的发展依托于艺术消费市场的存在与不断发展,首先,作为“生产者”的艺术家,出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选择最快的作品销售渠道与方式,如私下交易、拍卖等,这是无可非议的。其次,由于位于中间环节的画廊业目前还处于不规范的发展阶段,藏家与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没有有效地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不会轻易从画廊购买艺术品,而会选择与艺术家私下交易或在拍卖行购买。所以,我们在分析画廊业发展的问题的时候,一方面要关注外围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更要积极进行画廊业的再认知与再定位。也就是说,在交易环节如何让藏家能有效管理与控制风险,并有效地进行价值发现及管理,这是画廊业发展过程中最应值得重视的方面。为此,画廊业要重视自己的基本定位:(1)画廊要重视整合藏家资源与艺术家资源,充分发挥一手托两家的资源交易优势;(2)画廊是市场重要参与者与市场发育的基础,其基础市场地位明显,同时也是交易制度与体系构建的基础;(3)画廊业是基于价值发现基础上的市场价值机制的基础构建者,在价值的发现、确立、传递及实现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4)画廊业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基本的经济细胞,画廊不强,艺术品市场就会缺钙;(5)画廊业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6)画廊业是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社会化美育最直接最广泛的窗口。由此可见,回归并充分发挥中国画廊业的交易制度优势,是中国画廊业突围与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五、中国画廊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在宏观管理层面,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努力形成统一、高效的体制与体系,进行有效的政策引导。在顶层设计缺失的状况下,管理体制与体系的整合会面临很多问题,这时宏观管理部门有效发挥政策效应至关重要。对画廊业的发展来讲,就是要支持与扶植优秀画廊的发展,把活动式评选的模式不断向认证的方向发展推进,并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2)以艺术品市场立法为突破口,推动中国画廊业的综合治理过程,明确管理体制,提高监管水平,培育行业管理能力,规范交易秩序,建立市场诚信。管理与监管需要基础,突破口就是市场立法工作。如果没有立法工作,在目前管理体制的状况下,监管难以落实。(3)要发展行业管理组织,强化行业管理职能,使监管、管理的落实有相应的市场通道。我们知道,现代市场经济政府与市场直接是不合规范的,也是有悖于市场精神的,需要通过行业管理职能、行业管理组织来进行。目前,中国画廊业管理、行业职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画廊行业协会,这就是我们目前艺术品行业管理组织发育面临的问题,亟需突破。
在行业层面,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以画廊业的定位为突破口,进一步发挥交易制度及其体系赋予的优势,整合好藏家资源与艺术家资源,推动中国画廊业的公司化治理进程,提高管理水平、专业管理能力与职业化水平。同时,不断培育画廊业的核心能力,提升品牌认知与品牌影响力。(2)以科技进步为突破口,以新业态形成与发展来进一步优化与聚合画廊业交易制度与体系。科技进步对画廊业体系整合及新业态产生的作用,在这一两年内,依托在新技术基础上的画廊,会很快成为艺术品交易新业态发展的领跑者。在新技术状况下,网上支付、网上展示以及网上交易等问题都已经解决,这种新业态如何与画廊业对接,这是一个大课题。谁做得早,谁看得准,谁就可能抓住先机占领市场。(3)以艺术金融产业的发展为突破口,以创新交易平台为推动力,促进画廊业的优化发展及交易的规模与活力。中国画廊业平台化发展与参与平台化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艺术金融已经成为推动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关键,艺术品交易只有平台化,才能够做到大众化、规模化、金融化。平台化最关键的是靠“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建立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平台,才能真正引导大家进行有效投资,走向大众化,实现规模化发展,以及提升金融化的水平。(4)以国际化为突破口,推动中国艺术品交易体系不断与世界艺术品市场接轨。随着关税问题及海外回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画廊在加强国际化工作,在向国际市场进军。如百雅轩等一些大的画廊,都纷纷设立相关的部门与机构参与国际市场,同时,国外的一些非常有名的画廊,包括非常大的艺术机构,也开始进军中国艺术品市场。这种互动,为中国画廊业的国际化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抓住机会,不断地推动与世界画廊业市场接轨的工作。
六、画廊业是文化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管理工作
画廊业作为一个幼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是要有相应的支撑与支持。加强画廊业管理体制与体系的建设,充分认识并重视画廊行业管理组织地位与作用,是当前文化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中国画廊业是一个行业,画廊是重要的文化企业,把画廊业的发展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龙头来抓。其次,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与体系。在我国,艺术品销售、拍卖、鉴定、经纪、出口等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管理,管理职能权属交叉,分工、合作都要有法律依据。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步伐的加快,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旨在调整并保障市场的发展体系,鼓励艺术品交易,保护艺术家、经营者、消费者等方面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艺术品市场无序竞争的混乱状况原因虽然很多,但行业管理的缺失与力度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三,要加强以立法为抓手的画廊业监管工作。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来规范市场秩序。监管是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要加强日常管理和行政执法,明确对制假、售假分子的处罚标准等是重要的措施。如对于赝品,国家有关部门应逐步建立起完整的艺术品档案,对赝品予以没收、销毁,防止再次流入市场;要建立相应机制,把造假者和从事商业欺诈的不法者引入司法程序,产生更大的威慑力。第四培育画廊业的发展要有办法与措施。具体讲就是要有相应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投入,优化画廊行业的发展环境,培育和发展开辟一个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七、诚信画廊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机制化是重要抓手
1、要真正发挥好“诚信画廊”的示范带动作用。“诚信画廊”不能一评了之,要重在发挥作用上做文章。画廊作为一级市场的经营主体,在整个艺术品市场链条中处于一个尴尬境地,充分发挥画廊的艺术品市场主体性和基础性作用最为重要。要培育并壮大这个市场,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税收、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画廊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文化部门应该加大配套政策投入,把诚信画廊作为一项工程来做,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让“诚信画廊”真正起到示范引导与带动的作用。
2、诚信画廊工作要重在规范化、常态化、机制化。中国画廊业的发展要努力形成统一、高效的体制与体系,进行有效的政策引导。在顶层设计缺失的状况下,管理体制与体系的整合会面临很多问题,这时宏观管理部门有效发挥政策效应至关重要。对画廊业的发展来讲,就是要支持与扶植优秀画廊的发展,把活动与评选的模式不断向规范化的认证方向推进发展,并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3、诚信画廊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机制化首先要纳入市场管理工作序列中,把活动与评选的模式不断向规范化的认证过渡,并协同相关部门制定《中国诚信画廊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诚信画廊的地位,明确组织机制及工作机制,落实相应的投入与政策保障支持措施。在相关机制的发展过程中,加强文化主管部门对诚信画廊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全国文化部门的积极性,把诚信画廊工作纳入到文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并使其规范化、常态化、机制化,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认证流程与标准,加大政策配套与扶持性投入力度,真正发挥诚信画廊的示范带动作用,使诚信画廊成为画廊业健康发展的标示。
【相关阅读】
【编辑:于睿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