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江山藏袖中”,画家刘思东坦言——很多人都能在扇面上玩几笔 但真正将扇面画好的人并不多
中青年实力派画家、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思东酷爱作扇画,早已在岭南画坛被人所熟知。早在2009年,他就曾策划一场“当代名家扇面作品展”,集结了周国城、孙戈、林蓝、张思燕等知名画家;2010年,他又赴湖南作了一次扇面个展,并出版了自己首部扇面画集。日前,就扇画艺术的前世今生,刘思东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扇面形状要求布局必须精巧
在有限尺幅内展现无限意蕴
记者:您在理论、实践及策展等层面都有一定的研究,这种孜孜不倦的心态是怎样形成的?
刘思东:扇子是中国非常独特的生活工具与文化样式,而扇画则是中国绘画的最特别的审美类型。首先,扇画在形式上非常有意思,很值得把玩,也更能体现画家的美学趣味与艺术个性,最能展示画家的自娱精神。我最早喜爱画扇画,也就是因为扇画的形式吸引了我。形式上的独特性想必也是很多画家热衷于扇画的根本原因。
记者:在如此狭小的空间运墨表达情思,会不会有一定的拘束感?
刘思东:当然有拘束感。扇面的形状别致,首先要考虑布局。扇面半辐射的延伸感,把握不好,就容易散气流神。因此,只有精巧布局,才能够笔随意转,化有限为无限。而如果超越刻意的“精巧”,能够在扇面中随意挥洒笔墨皆成上品,那就是更高的境界了。因此,画扇画看似简单,但画起来并不容易,而如果将它画好就更难了,它对画家综合实力的考验很大。因此,很多人都能够在扇面上玩几笔,但真正将扇面画好的人并不多。
记者:扇画这种尺幅的有限性呈现了丰富的审美意蕴,反映了怎样的艺术精神?
刘思东:就是刚才所提到的,化有限为无限,这也是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精神所契合的。古人大多穿袍,袖子比较大,画有山川竹石的扇子就藏在宽大的袖子中。因此,我就曾用“万里江山藏袖中”来说明扇画的这一审美特点。
坚持画扇画是复活风雅传统
记者:有人认为,扇画多是应酬之作,艺术水平不高,你如何看这样的观点?
刘思东:扇画多是画家的自娱自乐,也是画家与他人的重要交流渠道。现在我们坚持画扇画,其实也是坚持这种交流与应酬,也是一种复活传统的方式。这个传统,就是风雅传统。
记者:现在,由于电风扇、空调等造风制冷器具的普及,扇子已经逐渐淡出生活,但扇画却依然流传了下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记者:就艺术家而言,没有放弃画扇画是因为扇画最能体现中国的审美风格。这是我们生命中的文化因子,怎么可以祛除?就收藏家及一般爱好者而言,在枯燥、同质化的社会,扇面又可以给我们吹来清新之风——在书房中挂上一幅扇画,是多清雅的事情。最经典的形式却最具时尚感,这就是扇画的魅力。
记者:相比于过去,现在艺术家画扇画又有哪些利好的条件?有没有超越前人的可能性?
刘思东:当代画家放眼古今中外,广收博取,从质材、表现语言、精神内涵等无不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扇面画的表现力,从而延续着扇面画传统,又不断地创作更多表达上的可能性。
扇骨亦不可忽略
名家雕刻价更高
还有一点常被人忽略的,就是扇骨。
扇画又有“成扇”(如折扇)和“镜心”“双挖”之区别,这里的“镜心”“双挖”是指不带扇骨的扇画。一般来说,成扇之所以比扇画价格要高,是因为扇骨本身也是艺术品,有象牙的、玳瑁的、紫檀的等,有的上面还有精美雕刻。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张大千的《唐妆仕女·书法》扇成交价高达117.6万元,主要原因就是其扇骨为竹镶玳瑁。前几年扇子收藏者重扇面而轻扇骨,而近年来,扇骨的价值逐渐被业内人士所认识。扇骨除了材质讲究外,若是名家雕刻的则价可提高数十万元。
知名画家、扇画收藏者孔繁乐介绍——岭南四大家,扇面水平高
知名画家、广州市美协老画家艺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孔繁乐主要以画大画行走画坛,比如他历时三载完成的一幅高2米、长42米的绢本山水长卷,就将要亮相广东画院美术馆。而其实,他还是一位热衷于画扇面的画家,常常在小尺幅中探寻艺术之堂奥。更特别的是,他一直收藏扇面,对扇面的市场亦有独到的认知。
扇面重在一个“玩”字
孔繁乐取法传统,执着于中国艺术传统精神在当下的复活路径。而他对扇面的偏爱,恰可佐证他对传统国画的浓郁兴趣。据其介绍,他平时画大画较多,但从没有放弃对扇画的研究,“借此一方面释放情趣、调适身心,一方面锻造笔墨的表现力”。
通过对中国传统扇画的细致研究,孔繁乐发现,虽然扇面尺幅不多,形式轻巧,但其实对画家艺术技巧及文化修养的挑战非常大。“扇画重在‘玩’,但在古代,扇画一般都是画在有扇骨的扇面上,纸张不平,且要一次成型,特别考验画家对笔墨的控制能力。而且还要照顾构图与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到如何在狭小的空间表达完整丰富的意义”。孔繁乐认为,一幅扇面的上乘之作,对技法的要求反而更精细,并非一般画家所能为。而现在的画家作扇画,大多在有扇面形状的纸张是铺展笔墨。
就岭南画坛,在孔繁乐看来,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赵少昂四大家的扇面艺术非常高,而自此四人之后,真正能画好扇画的人并不多见,精品也乏善可陈。没有到大批量炒作的阶段
也正是源于对扇面艺术的热爱,兼具收藏家身份的孔繁乐也特别留意到市场上“搜罗”扇画。据其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有意识地收藏扇画。目前,他已经收藏了近百幅扇画精品,画家遍及大江南北,创作年限主要集中在清末至解放初。“扇画的收藏特别注重文化的附加值”。孔繁乐告诉收藏周刊记者,自古至今,扇画创作主要用于画家与友人之间的交往,会在画面或扇画的背面题上一些重要的信息,所以相比于普通绘画,更具故事性与历史文化价值。“而正是这种文化价值,再加上扇面尺幅小、总价便宜,保证了扇面市场绵延不息”。
但他同时强调,扇画的市场潜力并没有被充分发掘,“更是没有到大批量炒作的阶段”。根据自己的拍场体验,孔繁乐发现,画家的扇画作品均价,通常低于艺术的整体均价。“这可能因为大家都认为扇画都是应酬之作,艺术水平不太高”。而与此相对,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陆俨少、傅抱石等名家真正的精品又往往行情走高,在市场中极为抢手。因此,他建议,扇画收藏爱好者更要坚持精品原则。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