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新富将受益于艺术金融化 2012-11-06 10:56:45 来源:《投资有道》杂志 作者:罗宏才 点击:
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场虽遇曲折,但坚实的市场分析数据让我们坚信,随着“70后”、“80后”艺术市场的成熟,未来当代艺术拍卖将迎来新的高潮。

“40、50、60后”仍是绝对主力

“40后”及“50后”组群,大多经受过艰苦生活环境?练,通过刻苦学习获得扎实绘画功底,同时具有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一代艺术家受“伤痕美术”的影响较深,作品苍莽滞重,带有浓郁地乡土主义情怀,代表人物有何多苓、孙为民、罗中立、陈丹青、王川、龙力游、朱毅勇等人。

与“40后”及“50后”相比,“60后”对红色年代的记忆多限于模糊与错位,他们骨子里有艰苦生活年代的血缘基因,经历过系统扎实的学院派绘画教育与技法训练,且在青春力最旺盛、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经受了85思潮的洗礼,因而能够滋生不迎合政治口号,不拘泥自然时空,追求自由、多样创作手法,具有强烈“反叛精神”与思辨能力的执着蜕变意识,这一绘画群体的代表人物有毛旭辉、张晓刚、叶永青、潘德海等人。

基于年龄、经验、技法、市场认可度等优势,上述群体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最早进入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领军者,在市场记录、成交数量以及市场稳定性与市场影响力方面,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艺术金融助推青年艺术家成长

青年艺术群体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推进者和潜力源,他们的作品表现将是中国艺术进一步融入世界的最佳特使。

观察拍卖市场投资中国当代艺术的群体结构,主要有四类:一是具有审视中国文化背景、基础及具备一定实力、富于市场经验的外国收藏家、投资者、画廊与金融相关机构;二是具有中国与西方文化背景及一定实力的海外华裔收藏家与投资者;三是富于市场经验的中国收藏家与投资者;四是以中国为主体,具有相同年龄区段身份资质,承接前辈财力的年轻收藏家与投资者。

这类例子有很多,比如艾斯特拉收藏(Estella?Collection)、弗兰克家族和法伯家族(Farber)及希克、尤伦斯、萨奇等人的介入。从个人来说,张晓刚有英国收藏家查尔斯?萨奇(Charles?Saatchi)等人的支持记录及纽约佩斯威登斯坦画廊(Pace?Wildenstein,今名佩斯画廊)的鼎力推介。

客观而言,西方藏家与投资机构对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介入,充满投机色彩,且影响力不大,真正支撑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生力军仍是中国的藏家与金融机构。

随着“70、80后”逐渐成长为社会主流阶层,掌握大量财富,这些年轻收藏家与投资者开始倾向于那些与自己相近年龄的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比如,此前以百万元巨资拍得70后艺术家陈可《海盗》作品的藏家,据说就是一位来自保利的富二代员工。

青年艺术群体数量、创作实力及日益提升的创作环境,其流向拍卖市场的作品量正与日俱增,作品输出与市场需求矛盾将加剧,更多精品力作期待市场发现和推介。

作为投资收藏主力之一的艺术金融机构,从他们目前的主要退出渠道——拍卖市场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拍卖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些具有丰富资源与市场推介能力的城市如南京、广州、苏州等城市市场潜能并没有发挥出来。类似西安这类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尚存在着重传统国画、轻当代艺术的现象,市场结构欠佳。仅有的力邦、大唐西市诚挚、秦商拍卖等相对较多关注青年艺术家作品的拍卖公司实力弱小,影响力不大,像孙蛮、麻爱周、强世军等一些实力较强的画家,在西安拍卖往往遭受冷遇,而在北京拍卖市场却表现活跃,这应当引起重视。

从长远看,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前景看好的趋势仍是指日可待的,而一个成熟的艺术收藏、投资市场,无疑也将大大助推青年艺术家群体的良性成长。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