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建军 《那一刻》
据介绍,行为艺术诞生于欧洲,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蓬勃发展。它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行为艺术必须包含以下4项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
行为艺术究竟是什么样?昨天,苏州首届国际行为艺术节在高新区某楼盘售楼处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位艺术家,在特定的空间内用自己的身体表达着对艺术、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体验。
下午15时,一位艺术家在售楼处前广场上站定,从一个黑色塑料袋里拎出一袋10公斤装的大米,缓慢地高高举起后稳稳放在头顶。艺术家赤脚顶着米袋缓步向大厅走去,并用小刀把垂在前额的米袋划开一条小口,大米随之落下。艺术家踩着落在地面的大米继续前行,或遇花,或遇水,他都会保持立正的姿势,垂手低头,任头顶上袋中的大米散落,行走一圈后艺术家折回原地。
这是1986年毕业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著名行为艺术家奚建军的作品,名叫《那一刻》。在奚建军表演的18分钟里,20多位观众紧紧跟随,脸上的表情多是好奇和不解。“米粒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人,它在特定的时空里享受着富足、自由、和平,我想把带着这种美好祝愿的种子撒向祖国各地。”奚建军说,长期以来,行为艺术一直被人们误读和曲解,由于一些艺术家本身对行为艺术的理解不够,导致许多观众把行为艺术等同于裸体、暴力、自残等极端行为,但真正的行为艺术应该是从艺术本身出发的,艺术家本身创作动机是否纯正,是鉴别行为艺术的基本标准。
据介绍,行为艺术诞生于欧洲,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蓬勃发展。它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行为艺术必须包含以下4项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行为艺术可以说是对一些越来越商业化的艺术的一种批判或反动,它直接与观众交流,用艺术家的身体真实地去表达。”奚建军说,由于审美观、道德观以及与社会传统反差较大,行为艺术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在中国要被人们正确认识和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