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宜男:艺术家需要不断对文化进行重新解读 2012-11-07 15:10:34 来源:华商报 点击:
乔宜男,1968年生。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研究员。

乔宜男作品《静夏》

乔宜男,1968年生。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研究员。

主要作品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第三届全国工笔画大展银奖、全国美术院校美术作品展优秀奖、首届全国艺术院校教师作品展铜奖、全国青年美术邀请展铜奖等。

去年,伴随着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乔宜男的去留变化,他的作品也一度备受关注,他也创造了西安书画圈的神话。最终,他被调到北京中国国家画院,并且还应邀担任了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书画客座教授,还将带领国画研究生探索中国画水墨新方向。他以婉约的画风著称,他的文字也很细腻、感性,他对艺术的思考让人更关注艺术的本体,研究他的画和他的文字让人如沐春风,他作为艺术个案,让我们更了解了当下的艺坛。以下文字均来自乔宜男水墨日记:

八十岁的新娘

艺术传统是一位智者,鹤颜白发而长髯,他教给后人以艺术的修为、审美的大度从容和技法的多智精湛。这个老人给我们以定力。

而艺术创作是一位年幼的新娘,她新鲜而不定、青涩而摄魄,这位新娘要给观者以无法琢磨的审美感受。

当代作者相对于传统的深邃都是青年,他们不但要向老者学习传统,更要在生活中寻找一位适合自己的新娘,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常理。但在生活中,我们最常看到的就是许多人并没有从老人那里得到哪怕一丝的沟通,身边却伴着八十岁的新娘。其中有不得已者,更有者就分不清老人和新娘。

艺术的核心是创造,创造的本质是审美感受,审美感受的基础是作者和观赏者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审美情感及高品位的审美经验、高要求的审美眼光。睿智纵横识真谛,千种万样又出妆。花魅魄影真尤在,莫把老妪当新娘。

变质的笔墨

中国绘画是传统社会形态里孕育出的一曲轻柔曼舞的田园牧歌。中国绘画的笔墨核心是这曲轻软慢板里最适人心弦的乐章,这一乐章产生于自然,产生于自然文人社会状态下人心与外物和谐的共鸣中。

日月流逝,时空如烟,时间已经把最适合笔墨的环境压缩到了令人怀念的记忆中,抑或保留在一块块零落的区域和暂被遗忘的角落里,像雨后摊摊的积水,或积水中被冲至路边的鱼儿顽强地活着,但周边车潮如流。

每年窗外的水塘中要飞来一对野鸭。大概在高楼林立、玻璃幕围之中,这里与其野生生命的原体还有些许联系,或许也是习惯了这里的生存方式,因为相隔一个巨大的蝴蝶状立交桥的公园里就有一片更大的孤立水域。野鸭是北方普通的麻鸭,褐底黑纹,眉眼像极了赵佶《芦塘寒鸭图》中的样子。这个水塘虽小,但水草葱郁,浮萍涟漪,所以一个月后一群毛茸茸的小鸭就跟在了老鸭身后,也像是赵佶画过的。此番景色有画意,适笔适墨。传统、生活、意境、心致一瞬间重叠到了一起,时间因素、技法因素在这一刻系统了起来。当夏末的冷风吹来时,一次出差回来就不见了群鸭的踪影。听同事说因为要去相邻更大的紫竹院公园湖面,老鸭带着一群尚未学会飞翔的小鸭徒步穿越立交桥,几次被拦了下来,最后还是消失在了一个傍晚。

传统绘画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最珍贵的笔墨遗产,它具有绘画中最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它需要后人去珍重、去保留继承,但它更需要发展。再好的东西,当只想着去维护、去保留它时,它已经开始发生了质变,它会变得零落而无可收拾,就是最和谐的东西也会在环境的迁移中变得不合时宜,只有给它以创新发展的因子,传统的笔墨才会拥有自主的生命力。

艺术的宽容

有人说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可以反映在对艺术的包容态度上,像林风眠先生那样因创作倾向问题而坎坷一生的时代离我们渐渐远行了,但它的影子还时时地留在身边和记忆里。

我想当一个时代的艺术已经摆脱了对技法和笔墨的争论、摆脱了对艺术家自身问题的困扰,而真正地把思绪投入到生活的艺术体验上、投向对艺术阅历的细致品味和对自己艺术心路的关照上,才具有真正的意义。这个时代不需要艺术大师和权威,而需要供各种艺术形式生成的土壤。需要用宽容去培养它,需要对艺术的宽容,也需要用艺术去宽容万物。

艺术的艳遇

Dr.Stephen在上世纪做过一张女性面具,是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做的一项调查,发现从古至今,从远东到非洲,所有被公认漂亮的面孔,无论什么人种,都符合这个面具上的比例。实际上我们在进行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时候,也是用一个面具上的标准比例在束缚自己并约束别人,而完全无视现实中的活色生香。

当美有了标准,当美有了完全的预见,当只凭分析推测就能准确地看到一幅作品的创作结果,美就变得乏味了起来。创造美的人也就丧失了创造美的冲动,而观者更加索然。

让人脑想象不到的美的样式,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生活的多种复杂交错的审美关系中,并且往往很多艺术的缺陷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审美体验。一些正在形成中的艺术萌芽反倒生成未来独辟蹊径的可能。各种因素的偶然聚合是生成无限种美的可能的前因,瞬间的偶遇时常是艺术绚烂的开始。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