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我国高等艺术类专业院校,长期以来,因学院大环境艺术纯粹性等原因,把每年一次的学生毕业展称谓统一定格为“毕业创作作品展”,即是纯粹美术作品的展出,致使艺术院校里有开办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展示一直面临一个困境。虽然近几年国内各大艺术类高校和师范类院校一直在锐意改革和尝试突破,也取得很大进步,但仍缺乏对“美术教育”本质的研究和拓展,其结果又被迫回到毕业创作作品展和评价序列中,形成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作品与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创作作品大PK境地。
高等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展示的核心思想与理念
(一)把握美育核心思想,明确培养目标
以近两年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为例,在教学与毕业展示上遵循:“三个一”和“四个通”的指导思想,最后达到“一通百通”。“三个一”是:“一思多想”即一种思路,多样想法体现(思考与认知)。“一问多解”即一种问题,多样解决思路(答疑和表现)方式。“一专多能”即一样精通,样样在行(表现与传达)。“四个通”是: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强调“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多元和综合的艺术与人文素养能力的“通识”性目标培养。在平时教学中倡导和强化“以教育为本,美术为手段”、“以教学为本,课题研究为引领”、“以研究带教学,以教学促教育成果”,充分运用艺术教育的“研究性”和“课题化”的教学方式带动教学本身,以综合性展示定性研究与教学的成果,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形成的是多元和综合化的教学结果。而毕业展示则是上述核心思想与观念的视知觉化转译的全部。
(二)明确社会需求,调准培养目标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美术教育专业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积累和探索尝试,在专业课程教学和毕业展示上做出了试验性调整,尤其近两年在毕业汇报展示形式上做了较大突破。这一突破主要是返回教育本质的始点。2009年教育部将中国美院美术教育系列入“教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根据要求重新修订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梳理课程结构和内容,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增强毕业生的教育教学与研究水平,增强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展示更注重研究性学习特点,在题材研究、内容研究、形式研究、领域研究、过程研究和方法研究等方面下功夫。
(三)增加课程内涵,强化展示综合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展示应更侧重于对课程设置本身和所具有的文化、艺术与教育内涵的探究,并以课程带动教学,以研究课题带动课程的延展,完成具有深刻美术教育思想内涵、准确的艺术形式语言、多样的文化艺术视、听、触觉甚至嗅觉的演绎与传递,最终完成多元而综合的展示使命。展示内容与场所、与观众之间应形成立体的、动态的融通与传递关系。从内容到形式再到手段应从平面到立体、从模型到实体、从环境到空间、从多媒体到肢体演绎,以声音、语言、倾诉、示范 、引导、答疑等方式与展场空间内流动的人群构成一个互吸互动交流磁场,抓住一切可以转译的各种艺术与美育教化的语音元素和视觉形式进行现场的直译与传达,展示中还需图文并茂、画物并茂、声影并茂以及现场的互动并茂。
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多元与综合的毕业展示
(一)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式的多元而综合展示
将美术教育与课堂教学研究、美术教育与课题化教学研究、美术教育与研究性美术创作表现,以及一些社会实体美术教育策划活动项目等融入课堂,带到课堂教学与社会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中。研究领域和内容好比一个集体项目,学生根据个人特长自由组织成组,充分发挥团队的协作工作精神和个人在其中某个研究点上的研究优势。可以在“传统与当代,古今与中外”的宽广领域里寻找研究内容和找寻和研发契机,同时结合美术教育与教学的当代使命与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和困惑,集和成文件计划和行动方案一个包,这个集体项目的综合性探究与集合的综合研究与表现结果,自然成为系统而有序的、由美术进入教育,由教育生发多元美术教育研究成果的多元与综合性的毕业展示内容。
(二)课题化教学与研究能力的系统性呈现
教师以课题研究项目带动教学本身,积极鼓励学生以申报省市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科研课题项目为推力,形成多项子课题研究,学生可以边学习边研究。师生共同把申报课题和自创课题研究项目作为课题化教学与研究的主要选择内容,形成教学、学习、研究的“三线合一”互动教学与学习氛围。注重研究过程的痕迹记录与立体呈现,注重各个环节以及结果的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展示呈现。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研究的综合性展示
前面提到的“以教育为本,以美术为手段”,说明美术教育专业重头在“教育”,美术学习是为了能通过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来完成教育本身的使命。所以,以师为荣,以授课为媒,以课堂为演绎空间,以声情并茂、图媒影像为勾连,以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先导,进行课堂教学与实践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四)研究型美术创作表现的综合性展示
对于一个合格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来说,教育的本领和能力应该是综合和多样的,其中当然也包括对美术本身的探究、学习和掌握。毕业展强调多元和综合展示,也包括对美术创作的要求。在毕业创作教学中不再强调作品纯技法的表现和绘制,而是要更突显美术创作表现的研究性特点,强调“研究性”思想的融入。以研究作为切入口,在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之间寻找研究点,并把研究点的元素集中和放大,再进行多种表现形式的转换和艺术处理。研究角度的改变,使研究选题和范畴也变得宽广。
(五)展示空间的合理架构与现场的互动融通
因为无论从展示设计概念、本质、特征、范畴和过程,“空间”,无形中成为展品与观者之间的纽带而贯穿展示效果始终。因此,要引导毕业生懂得他本人就是展示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要有意识创造自己与他人的对话场所。正如罗恩菲德认为的:个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的发展对创作极为有利,即一种相遇、交流的对话关系。这个空间里体现出的应是艺术、教育和文化的触碰、亲自体验与共同参与,使现场的直观演绎与互动性展示构成完整的审美教育体验。这种动态互动的展示正是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展示与其他美术专业展的最大区别。
毕业展示是各种素质与能力的综合性体现与检阅。用英国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的话说:“有一点从开始就应该了解的是我心中所构想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美术教育。我在这里要提出的理论是包涵表达自己的一切模式,即文学与诗(语言的)以及音乐或听觉的。这一理论也构成了一种通达现实世界的完整方法,可称之为美育——人类个体的意识以至于终为智慧与判断所依据的那些感官的教育。只有这些感官能够与外界有了和谐与习惯的关系,一个统整的人格才能够建立。”因此,当我们面对“艺术”,通过各种“艺术的教育”,教会了学生关于“教育的艺术”的时候,相信,他们一定是我们培养的合格和优秀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
【相关阅读】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