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文化与学科创新---抽象艺术学学科创建与母校美育实践 2012-11-13 10:04:17 来源:艺术国际作者博客 作者:许德民
当今我们谈论文化创新,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提高非功利化艺术文化在文化中的比重。美育教育,也应如此。因为只有非功利化艺术的教育,才是人格与精神的孵化器,才是真正靠近“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才真正符合“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宗旨。

许德民

一、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使命

人类创造文化的意义在于服务人类自身。

以人为本的文化,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概念是人类创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总和。也可简单区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概念主要指精神文化。艺术、哲学、文学、宗教、道德、科学、政治等。不同的文化形式满足不同的人性层面。

人性层面有本能的人,文化的人、社会的人、宇宙的人之分。文化中也有功利和非功利之别。科学开发物质世界,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政治主管社会,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生命健康生活和社会合理运行。科学和政治都是人类生命的手段。目的就是让人类生命更合理生存,幸福生存。手段都是功利性的,尤其是当手段的目的不明确,目的偏向的时候,功利性就具有危害性。

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功利的社会,人性也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功利是人性的一种表现,功利不存在对错。非功利也是如此。只是功利和非功利之间,存在着比重和距离。当功利性比重大的时候,人性往往比较低俗。当非功利比重大的时候,人性往往比较高尚。

艺术也有功利和非功利之分。社会化、政治化的艺术,也属于功利的艺术。只有非社会化、政治化的纯粹艺术,才属于非功利的艺术。

具象艺术、主题艺术,往往容易受到社会化、政治化的影响,成为社会和政治的帮手,成为功利化的艺术形式。而抽象艺术、非主题艺术、形式艺术、纯粹艺术,直接为生命的听觉、视觉、感觉服务,不带有社会化、政治化的主题,我们认为它们是非功利化艺术。

当今我们谈论文化创新,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提高非功利化艺术文化在文化中的比重。美育教育,也应如此。因为只有非功利化艺术的教育,才是人格与精神的孵化器,才是真正靠近“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才真正符合“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宗旨。

二、抽象艺术和非功利生命文化

    从文化分类学的意义上来说,人类文化有两种类型,功利文化和非功利文化。功利文化往往是理性的、具象的、有主题和社会意义的。非功利文化往往是非理性的、抽象的、音乐的、无主题的、非社会意义的。两种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轮子。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线路图:

人的社会属性—社会人—理性人—理性艺术—功利性艺术—问题或批判艺术—写实艺术—具象画—具象审美(功利的政治、道德、经济、伦理的审美)--人类生活的手段。

人的自然属性—自然人—感性人—非理性—非理性艺术—非功利艺术—形式艺术--抽象艺术—抽象绘画—抽象审美--审美与享受的艺术—人类生命的目的。

理性的、逻辑的、主题的、社会性的具象艺术是生命的手段艺术。

非理性的、无逻辑主题的、生命性的抽象艺术是声明的目的艺术。 

象艺术有完整的历史脉络、基本理论、审美系统、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它和具象艺术从理念、创作、审美到价值评估的方法都是不同的。抽象艺术文化是和具象艺术文化同等重要的非功利生命文化。

三、抽象艺术文化观

抽象艺术的哲学观——理性和非理性。具象艺术是一种理性的、逻辑的、主题的艺术文化,抽象艺术是一种感性的、非理性、非逻辑与非主题的艺术文化。它们之间各成体系又互为相关。

抽象艺术的心理学观——意识和无意识,本我、自我和超我。具象艺术是意识、超我的艺术文化,抽象艺术是潜意识、无意识、本我的艺术文化。

抽象艺术的社会学观——功利和非功利。具象艺术文化是功利性文化(社会批判或赞美),抽象艺术文化是非功利文化(纯艺术、纯审美)。

抽象艺术的生命学观——痛苦和快乐。具象艺术往往是以矛盾、斗争、痛苦和死亡为背景展开叙述的艺术文化,抽象艺术大多是以快乐与享受为前提的艺术文化。

抽象艺术的科学观——模仿与创造。具象艺术是模仿性艺术文化,以师承为荣。抽象艺术是开创性艺术文化,无师无畏,大师无师。

抽象艺术的美学观——审美与审丑。抽象艺术是审美、唯美的艺术,具象艺术是审丑的艺术。

抽象艺术的历史观——100年还是5000年?西方人的现代艺术史观念认为抽象艺术只有100年的历史。东方人的艺术历史表明抽象艺术是人类5000年的艺术史。

抽象艺术宇宙观——宏观、中观、微观。宏观天体宇宙是抽象的,微观基因细胞是抽象的,无限是抽象的,时间是抽象的,空间是抽象的,生命也是抽象的。抽象是世界的本质。天人合一,就是在抽象意识(非理性、下意识、非功利、无限、审美与创造等)下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抽象艺术文化观——具象文化和抽象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通过熟悉和了解抽象艺术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来完善生命意境,来实现幸福人生。

抽象艺术价值观——生命手段和目的。具象艺术文化是理性文化,理性文化,无论是政治、经济、道德、科学、宗教、法律都是生命的手段。抽象艺术文化是非理性的艺术文化,是生命的本能、直觉、感觉、潜意识、生理与心理的需求,是快乐与幸福感的直接来源,是生命的目的。手段为目的服务,目的就是意义。

四、当今世界抽象艺术文化现状

理论上,抽象艺术文化和具象艺术文化同是重要的人类生命文化,按照手段和目的来说,抽象艺术文化属于目的性的文化,它对人类生存的意义更大。抽象艺术文化应该占有人类艺术文化的一半。但是,整个世界基本上都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具象艺术文化上,人力、物力、资源、平台都倾向具象艺术文化,而抽象艺术文化研究、推广、普及投入少之又少。在中国,这样的比重几乎是一边倒。抽象艺术文化的投入几乎为零。

世界上关于抽象艺术文化学科发展与研究的介绍还很少看到。可以说,全球还鲜见从抽象艺术文化这个角度来研究人类的非理性、非功利的生命方式和艺术文化需求。而抽象艺术文化的重要性,却在它所涵盖的各领域显露出来。比如哲学中的非理性,心理学中的无意识、本我和自我,美学中的唯美,社会学中的非功利性等等。

但是,世界抽象艺术作品的发展非常迅猛而稳定。自100年前康定斯基画出第一张架上抽象画时,仅仅100年的时间,抽象艺术就成为全世界流行的艺术。20世纪的世界艺术基本上就是抽象艺术的天下。从20世纪初直到20世纪50年代,抽象艺术一直是世界上最风靡的艺术。直到20世纪中后期当代艺术的兴起,才有了能够和抽象艺术分庭抗礼的艺术形式。

至今,抽象艺术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艺术形式。西方社会70%的公共空间,悬挂的画是抽象画。西方社会发达国家100个画廊里,至少有60%以上的画廊是专卖抽象画的。抽象艺术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的经典和主流艺术,成为每个人都熟悉的艺术形式。西方抽象艺术的普及度非常高,几乎从小孩时开始,就接受抽象艺术审美教育了。

而在中国,从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都没有机会获得抽象艺术文化信息、知识、审美、创造与价值的熏陶

【相关阅读】

许德民:中国抽象艺术的精神

中国抽象艺术学观 -------历史观、学术观、审美观、价值观

许德民: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历史和概念分歧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