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文化与学科创新---抽象艺术学学科创建与母校美育实践 2012-11-13 10:04:17 来源:艺术国际作者博客 作者:许德民
当今我们谈论文化创新,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提高非功利化艺术文化在文化中的比重。美育教育,也应如此。因为只有非功利化艺术的教育,才是人格与精神的孵化器,才是真正靠近“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才真正符合“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宗旨。

五、中国抽象艺术文化现状

中国当代抽象艺术文化历史很短,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至今只有30年多年。尽管改革开放30年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中国抽象艺术文化的推进还十分缓慢。

主要原因是,30年前,抽象艺术还是一个“敌对”的艺术形式,受到批判和禁止。改革开放后,尽管对抽象艺术的批判和禁锢逐渐消失,但是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原因,抽象艺术始终没有进入主流体制内的文化传播和教育推广计划中,至今中国的抽象艺术基本上是在自生自灭中生存。

其次,中国的抽象艺术的研究者大多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史的观点,认为抽象艺术是西方人100年前发明并盛行的艺术,中国当代抽象艺术是受到西方影响而成,故不属于东方本土艺术门类,因此而忽略它。

西方现代艺术史中,只是把抽象艺术当作一个盛行于20世纪的艺术流派,当巅峰时代过去后,就认为抽象艺术已经过时了,而没有从人类文化学角度来认识。抽象艺术是一个艺术文化体系,是生命文化,和具象艺术一起构成人类的生命艺术。抽象艺术文化和具象艺术文化一样重要。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是自古以来,人类艺术文化的两道并行的铁轨,经久不衰。

当今中国,已经有几百所大学拥有美术院系,但是几乎都是具象艺术的天下,全中国没有一所大学的美术院校有抽象艺术系、抽象艺术教研室,全国没有一个大学拥有抽象艺术文化研究机构,甚至没有一个专职的抽象艺术学教师。普通类大学的抽象艺术通识教育,也仅有复旦大学一家。

抽象艺术文化在中国缺少历史研究、理论研究,没有师资队伍,没有研究机构和专职人员,因此没有文化地位,抽象艺术文化在中国仿佛是无根的浮萍。

而事实上,中国从彩陶开始,青铜、甲骨文、书法篆刻、织锦、石玉文化、漆器、窗格子等,无不体现中国历史上抽象艺术文化的存在,无论是抽象符号、抽象绘画、抽象审美,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大国,是世界抽象艺术文化的代表地。这样的历史与文物事实,却在很多学者那里得不到认同。原因是他们遵循西方现代艺术历史观点,认为抽象艺术是西方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以来的艺术变革,而不把抽象艺术当作是人类的生命艺术方式。这样的误解造成了对抽象艺术文化的认识不足,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当下对抽象艺术文化的研究和推广。

六、开展抽象艺术文化研究的意义

抽象艺术是一种生命文化,是中国具有5000—10000年历史和传承的艺术文化。中国抽象艺术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存在,但是,一直没有很好的系统梳理和理论研究,以至当今极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中国是抽象艺术文化大国,强国,抽象艺术文化一直是中国艺术文化的精髓,也一直是历代中国人感受艺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审美境界。

抽象艺术是非功利、非理性的生命艺术。非功利、非理性生命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理解抽象艺术就是理解人的生命本质,也有助于人认清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文化的利益关系。非理性是独立于理性的人性,非理性不反理性,它和理性和平共处。认为非理性是反理性的,其实是对人性的误解。反理性的只能是理性自身。而非理性就是生命本能、感觉与人的天性。满足本能与天性所需要的快乐与享受,就是人的幸福之路。

抽象艺术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能够教人换位思考。理性与非理性、功利与非功利、形式与内容、观念与思想,都可以通过抽象艺术文化的过滤而获得新的视角,扩大人的思维视域。

抽象艺术是独立、自由、审美、创新的艺术。是真正人性化的艺术,也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艺术本质。

抽象艺术是一种创新艺术,通过了解抽象艺术来了解艺术创新,通过艺术创新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将会打开人的思路,触类旁通,散发出更大的能量。

抽象艺术是非功利的文化,是公平和自由的和谐文化。抽象艺术是和谐社会的艺术象征。推广抽象艺术就是推广和谐社会的文化艺术。

抽象艺术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艺术,成为发达国家的经典和主流艺术。在世界一体化的未来,中国人应该多了解抽象艺术文化。

熟悉和掌握抽象艺术文化思维和价值理念,能够使每个人的审美视觉,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都有一个更为系统与完整的参照系,能够通过抽象艺术文化的熏陶,提升人文素养,陶冶人格,最终达到人文精神的升华。这也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使命。大学生的人品、人格,只有通过非功利人文精神的打磨与锻造,才能确立高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七、上海被誉为是“中国抽象艺术文化之都”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庞薰琹为首的“决澜社”就开创了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先河,形式主义美术走出中国近代美术史的第一步。同样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吴大羽,也是中国现代抽象绘画的拓荒者,可称作中国早期抽象画的一代宗师,多位现在享誉海内外的抽象大师赵无极、朱德群、赵春翔、吴冠中等人,都出于吴大羽门墙,客观上使得上海成为中国抽象艺术文化符号高地。

    上世纪70年带末80年代初,上海就有了一批从事抽象艺术创作的画家,并且在整个80年代,上海的抽象画创作作品和画家人数都是全国最多也是影响最大的。

90年代,抽象画在中国有所退潮,但是,上海的抽象画家人数不减反增加,各类的抽象画展也层出不穷。上海的抽象画家群体蜚声中国画坛,因此也被誉为是“中国抽象艺术文化之都”。

抽象艺术文化是系统文化,这个系统应该包括抽象艺术文化史研究、基本理论、审美与创作理论研究,研究机构完善、研究人员、师资力量的充实与培养,大中学教育平台、网络交流平台的创立,学生、画家队伍、收藏群体的稳定出现,专业报刊杂志、出版、市场的有序创立等等。没有这些抽象艺术文化范畴,就没有抽象艺术文化历史、文化地位和影响,抽象艺术在中国就没有根。

80年代以来的前20年,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基本上是风声大,雨点小,抽象画家再多,再热闹,也顶多只能在小范围内有所影响,丝毫改变不了抽象艺术作为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缺位。缺少研究、教育、师资、传播的现象没有改变。老百姓对抽象艺术依然违莫如深,不知所解。

基于这个认识,作者继80年代中期开始抽象艺术创作、亲历上海抽象艺术的发展与崛起后,在上世纪末就开始着手抽象艺术的理论研究和文化推广。

2001年1月,创立中国第一家专门介绍、推广抽象艺术的画廊“角度抽象画廊”。并成功策划主持多个抽象艺术画展,团结了上海一大批抽象艺术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