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对于我们的一生来讲,可能占据了绝大部分最重要的生命时光。而“工作”,却可能往往是无聊、无奈的集合词,我们在体制化和社会化及人事纠结与利益纷争的工作中,无可奈何地消耗尽我们生命活力和意义追求的冲动及热情。我们往往在蓦然回首时抱怨及后悔我们的工作与人生,但是一切都已成为无可奈何的过去。
也许,在我们的工作过程和生命过程中,我们会不时地提醒及警觉自己。古训所言的“君子慎独”,所指的更可能是一个人如何在纷纭杂乱的现实社会和人生过程中,兢兢业业地保持个人的独立性和此在性。尽管这样的独立性和此在性对于轰轰烈烈的社会来讲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也许对于自己的人生,可能有那么的一丁点意义。
为了这样的一丁点的生命意义,我必须兢兢业业地工作和生活。
我的工作经历,是从一个很小的机械工厂起步,后来读书,之后进入出版社、画院。从1996年起,我开始从事了一份当时绝大多数人不看好、而现在也没太多改观的中国的美术馆行业工作。正因为大家都不怎么看好,甚至因不看好也没有太多批评改进的声音,因此,对于我这样一个曾经学习过美术史论和美术批评,同时也搞一点美术创作,并在小小的机械工厂对车床、工件、工时管理等有点经验的人来讲,“美术馆”这样的行当,它的可能的意义和应该的意义成为我工作的尝试和思考的起点。
于是,我在这样的工作中开始了对“美术馆”这一行业的学习、思考、实践、研究及写作。工作和实践很具体,现实和社会也很具体,尤其是面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美术馆现实。但是,思考、研究及写作却可能成为我超越于工作和现实的一种精神的手段,而我更希望并努力于这样的精神思考和写作能够建立在一定的学术及学理的基础之上,能够既针对于中国现实的美术馆问题,而同时对“美术博物馆”的规范化建设、学理性发展和理论性建构有所作为;既记录和思考中国的美术馆工作实践中的过程和努力方向,又体现作为知识分子和美术馆馆长可能应该有的那么一点社会责任和理想,及学术信念。其实,在这样的过程中,更重要的还是如何保持和坚持个人的立场及操守、个人的学术品格及生命理想,以体现自己作为“人”应该有也可能有的一种人生价值。
因此,一种“美术馆”思考和写作成为我日常工作一个重要部分。在我16年副馆长和馆长的生涯中,所思、所做、所为、所行、所言,这些多少透露出美术馆这一工作的“台前幕后”,透露出个人与美术馆的工作、学术和生命关系。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套《王璜生:美术馆的台前幕后》文辑。
文辑第壹辑以《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为题,从美术馆与知识生产的关联、展览策划、典藏研究、美术史研究等几个角度切入,结合我历任广东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的工作经历,梳理在美术馆行业内行走多年的经验,剖析国内的美术馆和策展机制的问题和特点,勾勒和揭示了美术馆台前幕后的工作、理念、彷徨与坚守、思考与突破,同时也收录了我近年来美术史研究的个别专论等,希望立体呈现一位美术馆从业人员对于“知识生产”的认识与实践努力。
“知识生产”与美术馆关系的问题提出,主要是针对中国的美术馆长期以来的状态及社会对于美术馆工作的认识而发出的声音。2010年在“国际现代美术馆协会年会”上,我作了“美术馆的知识生产机制”主题演讲。当时我深感,这样的“知识生产”论题在西方的美术馆及社会早已成为共识,他们的美术馆也早已超越于这样论题的探讨。而在中国,“知识生产”的价值、意义及社会职能,还有围绕“知识生产”相关的“知识”理论研究还远远没有得到认识,更不用谈重视;尤其是在美术馆的职能和范畴中,普遍没有这样的基本认识和基础知识。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和表述这样的观点,提出和论述了美术馆的“史学意识”、美术馆的“自主自立意识”、美术馆的“文化意识”、美术馆的“公共意识”与“公众政策”、美术馆“收藏的文化性”等议题;并在所创办和主编的《美术馆》刊物(广东美术馆)和《大学与美术馆》刊物(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讨论“博物馆转型与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研究”、“博物馆展示文化与藏品管理”、“全球化语境中的博物馆经济”、“美术馆的公共性与知识性”、“作为知识生产与文明体制的美术馆”、“当代文化中的美术馆”、“美术馆的文化策略与学科建构”等专题;也在自身从事的美术馆工作中,与我们的团队共同努力于提高这样的认识并进行相应的实践。
美术馆是社会文化机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美术馆职能的实现和完善,美术馆能量的发挥和聚变,一方面需要美术馆的从业人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美术馆职业道德的自律和提升,需要美术馆行业标准和运作机制的规范化和完善;另一方面,更需要社会对美术馆工作及事业的同步认识,及参与、支持和监督,更需要政府从政策的层面和文化策略的高度给予专业性的引导和鼓励;更需要专家和知识分子的指导和合作!因此,本书的出版和发行也便有了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深深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特别是薛晓源副社长;深深感谢薛江主任的鼓励、参与和支持,使我这样的一套文辑得以成形和付梓!深深感谢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对我美术馆工作的无私指导及百忙中为本文辑所撰的序言!深深感谢协助我这套文辑整理资料、插图和设计的众多朋友,特别是王序先生、刘希言小姐、侯颖小姐等!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姚玳玫教授, 多年来对我那近于疯狂地投入美术馆工作的理解及幕后默默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所有的朋友和长期与我合作的美术馆的团队!这一切,共同构成了这一文辑及“美术馆的台前幕后”!
【相关阅读】
【编辑:于睿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