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歌的画使我想到我曾经策划过的一个名为“越界”的展览。所谓“越界”是指当下艺术中出现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些艺术家不再坚守画种的“纯洁性”而出现的一种越出画种边界的状态,也即画种间相借鉴互融合的状况。事实上,“融合”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普遍特征。如果我们将中国二十世纪的艺术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相比,就不难发现“融合”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二十世纪以前,中国的画家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空中生存。他们的思维是承传式的,单向度的,没有那么多的艺术样式作为参照,也不需要参照。而在新的世纪就不同了,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传统艺术发生了变化,由西方移植来的油画也不再是原汁原味了。也因为如此,真正能够代表新世纪的艺术家,也必然是那些在越界与融合中富有成果、富有建树的艺术家。西学归来的徐悲鸿,林风眠等先辈艺术家都是如此。这些艺术家因受到异质文化的熏陶,从而能将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手法融入到传统艺术中来,避免了在旧有的规范中陈陈相因。同时又通过对传统艺术的汲取影响其油画的艺术取向。
赵梦歌就是跨越在两个领域之间工作的一位艺术家,在画种与画种之间的“边缘”地带寻找一块兼容的“飞地”,在“此地”与“彼地”的“临界点”上展开她的主题。但赵梦歌并没有越过自己所从事的画种边界,直接走向另一个领域,她只是在画种自身材料的限定之中寻找自身以外的东西。她虽然没有放弃油画既有的媒介,但却利用这一媒介改变了它的原有趣味,借以传达她的古典情结和诗意情怀。她很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身没有离开画布,心却远走高飞。她试图在油画中寻求的并不是油画自身的价值,而是油画可能承载的另外一种价值,她想为油画这一载体找到一些新的可能性,而这种新的可能正是来自于传统精神和传统审美趣味。
赵梦歌的油画第一眼看上去很容易误认为是水墨画,或许这正是她所寻求的艺术目标,至少她要寻求一种水墨趣味的想法是清晰的。她在画面上用了大量的“墨色”,并用勾勒的手法以线造型,这些做法都在试图引导人们回归到水墨的经验之中。但她的艺术真正接近传统的还不是简单的外在的形式和风格特征,而是她内心所渴望的一种亲近自然的诗意情怀。赵梦歌的绘画主题基本可以概括为“自然与人”。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剥去服装的裸体可视为无法识别社会身份的“自然人”)理应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她笔下的人除了与自然所构成的一种“亲和关系”,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举动,她画的场景大多不是具有真实情节的场景,人与人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差异,她们一律地体态丰韵、肌肤白皙、举止优雅,慵懒、闲适而性感,她们只是作为一种精神符号而存在。特别是,她们时而作为主体呈现在自然的背景之中,时而又被“虚化”为类似水墨画的“空白”,像似背景一般衬托着作为主体的自然。在赵梦歌的作品中,人与自然的这种不知谁是主体、谁是陪衬的关系,才是一种真正的 “天人合一”的境界。
赵梦歌不只借助她的作品表达她的人生理想,也借助作品表达她作为一个女孩内心经验到的种种迷茫、伤痛、困惑和不安。那些赤裸的女子,也可视为她自己的精神写照。在不尽如人意的生活中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经历了现实的冷酷,事业的艰辛,个人情感生活的多磨……所有这些心路历程都化解在她的艺术创造之中。她在艺术与生活之间自由地出入、转换,以致在它们之间不再有中介:“艺术被生活着, 生活被艺术着”。
她说:“没有柔弱,也不必坚强!”这是一种何等强大的韧性啊!而这种韧性正是艺术所给予的。只有艺术能使她的心灵平伏安宁,只有艺术能使她摆脱现实的种种纠结。艺术成为她自我疗伤的场所,艺术使她能够在一种冥想的诗意境界中平静地看待人生,艺术使她的精神得以升华。
【编辑:于睿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