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冯小刚:拍电影特别累 2012-11-14 11:36:14 来源:南京晨报
从1994年接触到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2012年11月29日,电影《一九四二》终将正式登陆中国的大银幕。在影片公映前夕,冯小刚带着影片来到罗马电影节参赛,老搭档制片人王中磊、编剧刘震云、主演张国立和徐帆一同亮相红毯。该片官方发布会结束后,记者专访了冯小刚。

从1994年接触到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2012年11月29日,电影《一九四二》终将正式登陆中国的大银幕。在影片公映前夕,冯小刚带着影片来到罗马电影节参赛,老搭档制片人王中磊、编剧刘震云、主演张国立和徐帆一同亮相红毯。该片官方发布会结束后,记者专访了冯小刚。

电影角度

从黑色幽默到悲悯情怀,应该把灾民的态度真实地拍出来。

记者:影片结局点了题(电影英文名为《Back To1942》),老东家张国立往回走,还捡了一个孤儿。剧本是在行走中一点点丰满起来的,我想知道,这个设置是因为真的碰到过这种从逃荒到往回走的事例,还是说是一种纯粹的理想主义因为要有希望?

冯小刚:我们应该把1942年逃荒的人包括和他们发生关系的历史上的人物真实地把他们的态度拍出来。这(应该)是电影的态度,不是作者、创作人员的态度。这个老东家,一大家子在那里,儿媳妇、老伴、女儿、孙子,包括长工,赶着马车,拉着粮食,最后到通关的时候,什么都没了。死的死,亡的亡,卖的卖……最后到陕西,孙子也被闷死。他都不知道往陕西走是为什么过去逃荒去陕西是为了活,现在没有这个支点。他为什么往回走?我觉得就是他那句台词。灾民说:“你往回走就是个死啊!”他知道是个死,就是想“死得离家近”。最后他捡到这个孙女,互相就是一个救赎。(像他)这么一个在绝境中挣扎,以致绝望求死的人,他的内心又出现了生的勇气。我想这也是蒂姆·罗宾斯接这部片子时候(的理由)这么少的钱(指片酬),要耗费那么多时间,要跑那么远的路来拍,为什么?

记者:1994年你第一次接触到小说,那时想拍的电影《一九四二》是个什么样子?

冯小刚:当然它应该和现在呈现出来的(面目)有不同,但大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随着这么多年过去了,时代往前走,我对生活的认识也在提高,剧本也在不断地增长……这么多年的沉淀,不断地修改,不断地修改。过去可能会用黑色幽默这样一种语调来讲这个故事,现在可能不是这样。现在尽可能地把我们的态度从电影里面拿走。

记者:黑色幽默的语调,可以具体说说吗?

冯小刚:在这么一个灾难里,从小说里可以看到发生的很多事,极其荒诞,但是我觉得今天拍出来,呈现给观众的不(应该)是那样。每一个观众内心都有那种悲悯的情怀,应该唤醒这些。所以包括在北京的试映,看完电影,大家共同的都是一种人变得善良的感觉。真的是这样的体会,变得内心特别的悲悯。

此时难处

和人打交道是一件特别累的事

记者:最近你在微博上说现在画画、打球是你觉得最舒服、最享受的事情,拍电影要求爷爷告奶奶的太累了。你对做导演产生倦怠感了?

冯小刚:打球、画画不需要合作,自己面对自己就成。我现在觉得和人打交道是一件特别累的事。人不能在两边是高墙的一个窄巷里长跑,拍完一个拍下一个,拍完一个拍下一个,很多香港导演一年能拍俩(摇头苦笑)……有时候离开一下,离开这两道墙,让你的世界打开了,你这棵树的根脉能够触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再回来拍片子肯定特别不一样。这个道理就像,娶媳妇你天天跟她在一块,就和谈恋爱的时候不一样,有时候拉开距离,离开一点时间反而有了更大的热情。

合作、后期那么多人,宣传的人、发行的人、投资的人……导演都要把这些(关系)平衡好,大家才能合作,在一起把这事干了。对于这些我觉得是非常累的,你肯定不会从里头得到很多的快乐,不像拍电影很累但我也有快乐。跟人打交道、糊弄着一帮人把这事干了,更多的是在妥协着。

记者:像你这种地位和身份的导演还会碰到那么大的难处吗?

冯小刚:其实像我们这几个导演,人们对你关注度也高,因为你的片子影响大,看的人多。如果你是一年轻导演,真的没片,投资也不大,他觉得你有什么问题影响也不大看的人少。看你电影的人多,所以就要对你严格把关,这就是受关注的正能量和负能量。

冯小刚,一个需要时间来认识的人

徐帆、张国立、刘震云等“身边人”谈老搭档

2000年,《一九四二》筹拍的时候,冯小刚、刘震云、王中磊、张国立、徐帆五人去了一趟开罗走访调查收集资料。2012年,还是这五个人,带着拍摄完毕的《一九四二》来到罗马电影节参赛。说起这件小事,他们都抚掌笑称“是哦,太奇妙了!”听听这三位老友加上一位身兼演员与夫人身份的徐帆的讲述,或多或少,你可以了解到更立体的冯小刚。

刘震云:他对这电影念念不忘

18年才做成一件事。他不一定非要拍这个电影,他真是去拍了别的电影,但是他对这个电影念念不忘,为什么?一定是超越了这个电影的,那是什么?原著小说是调查体,没有主要人物与情节,没有起承转合,但这些都是电影中必需的元素。元素都没有,为什么还要改成电影?他一定是看到了电影元素之外和背后的东西。小刚曾经说过,我们如果要拍一个十分严肃的《一九四二》的话,我们不用拍了,斯皮尔伯格已经拍过《辛特勒的名单》,但是你要幽默地来对待《一九四二》的话,一定能出来一个别开生面的作品。

徐帆:那些骂他的人都转了行,他还在做电影

对导演来说,老天爷真是觉得你要去拍这个历史时期的片子,你就要有同样的付出,来沉淀自己,把自己打磨得很厚重,你才可以经得住这片子,你才能一点点稳稳妥妥地讲述出来。现在回过头去看,老天真的对他挺好的。如果在他年轻血气方刚的时候做了,可能这个片子出来是另一种效果,他会太偏激。但是现在这个年龄、这个时间做出来,他安安静静地、不急不躁地去讲述这段历史。在拍摄现场可以感受到,他一点都不急。比如他着急的时候是要不停地跟你谈,他不是说要发脾气。人一旦平和了之后,表现出来的东西也会平和。

18年的等待,关键是没有停下脚步,他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都有感悟。所以,我跟他说过:冯小刚啊,你真的是一个需要时间来认识的人。可能一开始很多声音都是在骂他的,做了这么多年,那些骂他的人都转了行,他还在做电影。所以我真的挺为他骄傲的。

他其实是一个挺勤奋跟自律的人,你对着一个很勤奋很自律的人,再去要求他,你就很残酷了。所以我就是觉得,在这种状态下,你就让他尽情地玩,想怎么玩便怎么玩。打球画画,都不是什么歪的邪的,希望他尽情地玩。

我知道他以前画画,但从来没见过他画,不知道他的水平怎么样。所以最近我看到他的画都很惊讶,原来你画得那么好啊,这个水平不一般。而且他还很上心。平时他一般是凌晨三四点睡,睡到下午1点起来,醒了之后在床上看会电视。但现在有些不同了,有时一早9点就醒。我说,“你干吗那么早?”他说,“我上画室。”这也太钻了吧!但是通过他画画,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一天他跟我说,准备以后画画,要做一个东西(徐帆神秘兮兮地说:现在不能透露,到时做完了再说)。我听了之后真是半天没说话,然后说:“你做个事情真上心!”

张国立:他让我从量的累积到质的飞跃

虽然我和小刚是好朋友,但我们合作不多,《一声叹息》、《手机》,然后就是《一九四二》。在这部戏里,他给了我一个让我从量的累积到质的飞跃的机会。在五个月的拍摄过程里,我一直刻意拉远我们的距离,因为朋友这个身份太亲近了,会让他在角色和导演之间出现误差,我希望我在他眼里就是一个演员。恰恰这样一种距离效果让我看到了他的一些优点,比如说他有一种悲悯情怀。过去,我老认为他是一种游戏态的人,我现在发现游戏态的他不是他,他身上有很多悲悯的东西。我还看到了这个导演无论在艺术上或者技术上的把控都比以前更加娴熟,我也看到导演身上那种智慧慢慢得以释放。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