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国内艺术品市场——屡屡刷新的拍卖天价赚足了公众的目光,层出不穷的赝品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规模宏大的各色展览早已冲入二线,甚至三线城市……纷纷扰扰,好不热闹,难怪有人说,当下的艺术品市场,简直是个“乱局”、“迷局”。要想廓清迷乱,有一群人,我们不得不做一番仔细的探讨和分析,他们便是那些卯足了劲儿的青年艺术家们!
纵览艺术史,哪个时代曾缺乏过青年艺术家呢?哪个国家没有过青年艺术家呢?哪位成就斐然的艺术家没有经历过他的青年时代呢?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寻常的群体,却带给当下国内艺术品市场,以别样的魅力,强烈的引力。
一场轰轰烈烈的青年艺术家热正在席卷着国内艺术品市场。为何青年艺术的炽热会在此刻勃发?青年艺术之热中究竟有几何冲动几何理性呢?谁是这场“大戏”的幕后推手呢?这场冲击波又将带给国内艺术品市场以何种影响呢?要解读这场轰轰烈烈的“大热”, 恐怕,必须面对这些宏大而难解的问题予以明晰。
一切,不妨回溯至公元2006年,北京匡时做了一场“70后中国新艺术”专场拍卖,这或许是国内艺术品市场对青年艺术家较早的一次“检验”。尽管争议和质疑之声从未消停,但它依旧取得了成交率75%的不俗成绩。笔者注意到,不少参拍作品的作者,当时均在三十岁上下的年纪,告别大学校园大致也才十年不到。朋友们,请千万切莫小看这两个数据,这恰恰点破了青年艺术家受到艺术品市场热捧的真正原因。
霍夫曼,一位小有名气的美国画商,曾毫不客气地说过,“大多画家至少需要10年时间来完善自己的创作技能,进入艺术的成熟期。”是的,古语有云“三十而立”,此刻的艺术家大致步入自己的当打之年,各样个展随之而来,名气也渐渐兴起,自然作品价格也在闻声而涨。对于艺术品市场而言,这等冉冉升起的新星怎可能不将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呢?
这自然也解释了青年艺术热席卷而来的表层原因——合理的购入价位,极有可能的升值收益——对任何艺术品投资者而言,这显然都是非常诱人的。但这尚且无法彻底地透析艺术品市场偏爱青年艺术家的深层原因。
我们不能忽略,这些青年艺术家,往往是科班出身,用美国学者凯夫斯的话说,便是“与音乐人培养一样,对于年轻画家的教学工作的唯一核心,便是使之成为一个技术超群的名家,这也是他们的最高事业。”经过了传统学院派的专业技能训练,也主动或被动地杂糅了不少充满着年轻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的创造思维。他们的“职业性”,决定了他们将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开始自己的艺术生涯,对投资者而言,这将意味着再添增一份更为可靠的“投资保险”。
台湾美学家蒋勋先生说过,“如果我们的生活被塞满了,我们还有空间给美吗?如果我们的心灵没有空闻,美如何进来呢?”而年轻的心,总归会少了些社会和市场的印痕,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幻想,甚至狂妄,跳出名家大师们的框框条条,推倒那些固守依旧的陈规旧条,去大胆勾勒泼墨,去肆意创作,进而视之,产生了可观的艺术新锐精品。这颗猛然掷入艺术品市场的炸弹,自然能炸出更多的价值,更多的商机。如此,可视为青年艺术热的原因之三,一种来自纯洁心灵的魅力所致。
由此,青年艺术热的产生有其内在的动力。现在,让我们再次把问题回溯原点——为何青年艺术热不偏不倚地出现在当下这个年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