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过河》
聚焦秋拍现象
2012年艺术品秋季拍卖可以说已经过半,相比去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屡创天价的热火景象,今年的秋拍则显得寒意逼人。而在这第一轮秋拍的惨淡表现中,当代艺术表现得似乎更加突出,不少当代艺术名家作品集体遇冷,尴尬的流拍场面频现。“秋拍当代艺术崩盘”、“当代艺术推倒重来”的言论一时不绝于耳。当代艺术到底怎么了?本期重庆晨报《艺术周刊》,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聚焦到秋季艺术拍卖市场。
表现
大腕作品频频流拍
香港苏富比公司每年的秋拍进行得比较早,规模也较大,被誉为“中国拍卖市场的风向标”。在10月7日进行的香港苏富比2012秋拍“当代亚洲艺术”专场拍卖中,共上拍作品153件,最终成交111件,流拍42件,成交率为72.55%,总成交额为1.17亿港币,总成交额比去年的2.28亿港币下滑了近一半。本场拍卖中,成交价最高的拍品是张晓刚1993年创作的《天安门1号》,成交价仅为2082万港元。要知道,在去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张晓刚的一件作品《生生不息之爱》就以7906万港元成交,而去年秋拍中,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一号》也以6562万港元成交。
在今年的苏富比秋拍中,张晓刚就有《兄弟》、《里和外5号》、《红婴》等三件作品流拍,这在往年是不多见的。此外,如曾梵志、蔡国强、岳敏君等人的多件作品也都遭遇流拍。在其他成交的作品中,周春芽的一件2006年创作的《绿狗2号》以218万港元成交,价位比去年几乎缩水了一半。
而在内地秋拍市场,10月31日举行的嘉德秋拍“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126件拍品最终成交80件,流拍46件,成交率仅为63.49%。本场成交价最高的是陈丹青2001年创作的《国学研究院(附1件油画稿及16件素描稿)》,成交价仅为2070万元。不少当代艺术名家风光不再,重点拍品、叶永青1984年创作的《牧羊村的姐妹们》惨遭流拍,专场拍前估价第三、第四的刘野《失去平衡》、罗中立《过河》也都遭遇流拍。
原因
经济大环境太疲软?
当代艺术为何在秋拍中表现萎靡?99艺术网CEO杨凯长期从事当代艺术经营,他告诉记者,外部经济大环境是造成中国当代艺术在市场表现疲软的主要原因,“全球经济大环境不好,艺术品消费能力肯定会受影响,整个艺术品市场表现都会相对低迷”。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也认为,当代艺术在国内的收藏群体,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金融等机构里面的财富人群,更容易受到大经济环境的影响,“当外部经济大形势不好时,购买当代艺术品也必然受到影响。”
虽然今年秋拍表现不好,不过西沐认为,当代艺术的前景还是光明的,“随着当代艺术市场基础的不断夯实和价值认知的不断推广,前景是光明的”。杨凯也认为,最多再过两三年,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回暖,中国的经济发展会更好,当代艺术的市场也会越来越好。
在投资市场,价格低是入手的好时机。在艺术品市场,专家也建议,现在可以关注当代艺术。杨凯就认为,现在正是入手当代艺术的好时机,“同样的价格,以前只能买一张作品,现在可能买两张。当然,前提是要多看多学习。”
【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