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民主,与时尚联姻 2012-11-17 13:23:50 来源:《美术观察》 作者:段炼
艺术与时尚的联姻是个老现象,在发达国家见惯不惊,但最近却是中国文化界的新话题,昭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大方向。面对艺术与时尚联姻,艺术界有两种态度。一是对“美术”概念持原教旨主义观点的人,为了维护艺术的纯正,坚决反对与时尚联姻的功利目的。

艺术与时尚的联姻是个老现象,在发达国家见惯不惊,但最近却是中国文化界的新话题,昭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大方向。

面对艺术与时尚联姻,艺术界有两种态度。一是对“美术”概念持原教旨主义观点的人,为了维护艺术的纯正,坚决反对与时尚联姻的功利目的。二是主张变革的自由主义者,强调艺术的功利性。更多的人居于这两极之间,要么思想麻木缺少主见,要么圆滑势利见风使舵。

从历史的角度看,艺术从来就具有功利性。无论是史前艺术的仪式功能,宗教艺术的传播作用,还是民间艺术的经济追求与风俗承传,抑或是宫廷艺术的政治和享乐目的,甚至是文人艺术的修身养性或学术探讨,无一不有功利性。西哲所谓艺术无功利的说法,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后人奢谈非功利的艺术,若非矫情,便是无知。

正因其功利性,在今天这个崇尚经济利益的时代,艺术与时尚的联姻便成为必然,成为每个艺术家谋生、致富的必然追求,我们对此不必大惊下怪。然而,在淡定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观察和分析这一现象,从中得出应有的教益。

艺术与时尚的联姻,有两大方向:或从时尚进入艺术,或从艺术进入时尚。关于前一例,早在文革刚结束的1977年,法国时装大师伊夫·圣洛朗便在北京举办大型时装展。对当时的中国来说,那是一个超前的展览,因为彼时的中国尚无时尚,而艺术界和普罗大众对欧洲的时尚前沿几乎一无所知。但是,那是一个具有远瞻性的展览,其目的不在于向中国销售时尚产品,用当时西方时尚界的话说,目的是教育中国消费者,让其接受时尚的概念。果然,这一教育成就斐然,如今的中国已是西方时尚奢侈品的最大市场。

时尚进入艺术的过程,也是中国接受西方时尚教育的过程。在中国艺术界,当时的著名画家陈逸飞便是时尚艺术的先行者。若论中国20世纪后半期的艺术成就,陈逸飞画于七八十年代的某些作品可以进入艺术史,但他后来在美国绘制的作品则不然,因为那些多是时尚绘画。不过,那些时尚的旅美作品虽与艺术无涉,但因描绘了江南女性的传统衣饰而使画家华丽转身,成功进入时装界和电影界,其时尚绘画也相得益彰,名扬艺术市场。在此,陈逸飞转身成为从艺术进入时尚的成功例子,尽管在原教旨主义者眼里,他旅美时期的绘画断然不能写入艺术史,但在西方后现代推崇通俗艺术的文化条件下,一位英国学者写的中国艺术史,赫然在最后一章论及陈逸飞的绘画,尤其是他描绘的江南女性传统衣饰。只不过,这位学者是要以此来说明中国当代艺术的商业化倾向。

本文不是要非议陈逸飞,而是要说明艺术与时尚的联姻,说明这是艺术民主的一种方式。这方式就好比美国四年一次的政府换届大选,保守派的共和党与自由派的民主党杀红了眼。不过,两派的观点冲突和拉锯之争,产生了相互监督制约和拨乱反正的作用,使任何一方都无法走向极端,从而避免了独裁和专制。相互制约是维护政治平衡和社会稳定的有效机制,是和谐社会应有的正常生态。平衡和稳定不是静止的,更不是绝对的,而是动态的拉锯行为。这种相对的平衡与稳定,犹如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理现象。文明社会的党派斗争,是相对性的表现,不会造成颠覆性的社会大动荡,反倒是朝野的左右拉锯,能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那些以高压来追求绝对平衡与稳定的愿望,不仅违背了人类社会的进化法则,也违背了宇宙万物的自然法则。

在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与时尚的联姻,有如保守派与自由派的互动。若是保守的原教旨主义者一家独大,我们的艺术只能回到宋元时期,或停留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若是激进的自由主义者一家独大,艺术则可能被消解,可能会终结,化作一缕燃烧纸钱的青烟。这就是说,艺术的发展有如人的两只脚,无论是左脚独行还是右脚独行,都不可能走多远,而两脚相互给力交替前行,人才能行走,社会才能发展。

我们不必将艺术与时尚对立起来,唯有左脚与右脚协作,艺术才能进步。我们应该认清时尚对艺术的危害,同时也正视原教旨主义的僵化。艺术与时尚联姻,是艺术民主的一种有效方式。

 


【编辑:赵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