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老师,以及决定从什么门派入手,是许多学习艺术的人最急切的事。如果找到一位老师,跟着他学,以为师承与门派的选择同时解决,这似乎是既方便又安心的捷径。
但是,追求艺术者走这样一条路却是大错误的路。
难道我们不需要老师?难道我们不应该从某家某派入门?的确,我们需要许多指导我们学习的老师,我们也必定要经由某种主张与方法的流派入手去追求。但问题是什么样的老师,选择什么样的流派,才是关键所在。
我们须知每个人不一定有幸能得到一位名家为师。谁能得到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或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凡·高(Van Gogh,1853-1890)、克林姆(Klimt,1862-1918)等大画家为师呢?况且若有幸遇到,问题仍多着:第一,大画家不一定肯当老师教你学艺;第二,他们是大画家不一定就又是最好的教师;第三,跟他们学,能学到手的只是一套形式技巧,所谓“传衣钵”,都只是技艺。但你不是他,即使得其衣钵,在艺术创造的价值上也毫无意义,因为完全丧失了自我。所以大师的学生或后人,若不能另起炉灶,走出自己的路,艺术成功的可能性还不如一般人。大师的后人与学生,很难有独立的风格,往往成为“副本”。这种例子多得很。
更糟的是有人就以近便,或偶然的机缘,随便找到老师。他以为自己反正是初学,哪里敢求名师?反正比自己高明便够了。这更是错误的想法,教钢琴的老师最怕教已在别处把指法学歪了的学生,因为既成习惯,比从头教起加倍困难。入门若走错了方向,所谓“先入为主”,后来要矫正确不容易。
跟什么流派,找什么老师,是一个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就“中国绘画”来说,有工笔、写意、文人画、院画,有水墨、淡彩,也有重彩、泥金。近代有金石派、大写意、岭南派等。油画也一样有各种画派:印象派、立体派、超写实、超现实等等。我觉得我们应该是要学习绘画,希望将来能创作自己的作品,不应该一心以学会哪一派、哪一法为目标。严格来说,中外各家各派我们虽不可能学遍,起码应有相当全面的了解,或者可以学习与尝试,以增进艺术修养。只有在我们对已有的中外艺术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我们才能选择哪一家,哪一派,何种表现方法,何种工具材料最适合我个人入门研究。如果不这样,艺术怎么是“志业”的追求?岂不只是一时好玩而已?有人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种,再去找画某一种画的老师,这是错误的途径。
我们最理想的老师,最应该找的老师,不管这老师自己画哪一种,走哪一派,最要紧的是,这位老师对中外古今的绘画有没有相当的了解?他能不能不专门教他自己所画的画,而能因不同的学生予以不同的指导?他能不能新生学生的个人特色,引导他去追求自己我的完成?他是不是一位有知识,有高品位,善于教学的人?
所以,出名的画家不一定必然是最好的老师;反过来,艺术修养深广的造诣超过他个人艺术创作成就的人,也可能是很好的老师。
好老师不会教你专学某家某派,更不会以自己的艺术风格为范本来教人作画,以自己的画法教人画画,这是相当腐旧、不合理而且商业化的方式。这样学画谈不上追求艺术,而必引导你认识中外主要的门派、重要的画家与作品。然后,他必引导你从基础的训练入门,一步步引导你一边自己追求,一边借鉴前人,慢慢找到你自己的道路。
假如你已有相当的绘画基础,也已在研究某一家某一派,好的老师会为你提出批语汇与建议,将你从此时明显的对某家某派的模仿,引导你扩大视野,跳出家派,慢慢帮助你走上开发自我的方向上去。
好老师要有中外艺术的修养与品位,要有知识与表达能力,要能“因材施教”。他自己艺术创造成就很高当然更好,但更重要的是他堪为良师,他会辅导有希望的学生完成自我。
以为学油画就找“西画家”,学水墨就找“国画家”,也是错误的想法。不论学哪一种画,一位良好的老师一定要中西古今艺术都有修养、有见识,才能胜任。因为艺术的教学不能沦为狭窄的工具材料技术性的传授,那是匠人的方法。
(作者系台湾师大美术研究所教授)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