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谦专栏:商业对艺术的改变(下) 2012-11-20 09:33:33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姚谦
这周在台北将举办台北国际博览会,在艺术产业化又连结在城市文化的当下,这个博览会的意义非同寻常,于是想从博览会的形成历史看看台北,也看看当代艺术因为亚洲经济的兴起,所造成的西方与东方差距在哪个方向拉近了,在哪个方向又变大了。

在这十年间,亚洲各城市的艺术博览会此起彼落纷纷兴起,直到今日也不能各自论断成功与失败。

香港艺术博览会的壮大,因为一直以来香港是亚洲中心,対西方开放的最大港口,商业考虑度最强、服务系统最灵活,但是相对来说也是艺术立场比较淡化的地方,话语权依旧着重西方。而一直不能被忽视的台北艺术博览会,纵然近十年来,台湾已趋于严重衰退边缘,却在这时候有着越来越上位的趋势,这跟历史上台湾一直保留了华人文化上的沉淀未被解构有关。关于台北艺术博览会,网上的数据是这么介绍的:70年代末期,台湾经济奇迹的年代,画廊数量激增、艺术市场活络,在当时画廊界及文艺界之相关人士即有意组成画廊协会,该协会于1992年6月8日登记立案。协会每年定期举办一次画廊博览会,于1995年大力转型并将博览会拓展到国际,成为国际性的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Taipei Art International Fair),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下,亚洲各城市的艺术博览会相继停办的劣势中,唯画廊协会所坚持的“Art Taipei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屹立不摇,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博览会。财力扎实、眼光国际化的收藏人群,以及相对较理性成熟的画廊系统,让人民平均素质整齐的台北,有了风景独异的气场吸引着各地人群来访。在这些因素之下,台北艺术博览会总是有着不夸张却稳定的成长。

雄厚沉稳的收藏群绝对是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最大的基础点,造就了这个历史最悠久的亚洲城市博览会,能够一直保持着有效、开放的交流成果的最大主因。同时这也让它与香港艺术博览会有了最大的不同:在艺术观点话语权上,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仍站在亚洲的位置上观看世界,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我的眼中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最不一样的地方,是这几年来致力于民众対收藏的教育,这有别于他处的藏家名流聚会策略。纪录片《Herb& Dorothy》放映,和平民收藏家宫津大辅分享等活动,都是近来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较动人的行动。保有自己观点的年代已开始,亚洲当代艺术发展至今,“西方观点”凌驾一切,西方品位主宰艺术市场的局面,已经面临了重新思考,让艺术自己本身的文化价值和自己的思想与生活链接,不再把艺术的名牌符号当炫耀的工具掩饰自卑。

如一开始所说,艺术的交流一直是本身滋长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创作者与阅读者或收藏者之间的交流,也随着时代改变而有了更多的管道。艺术博览会是现在一个敏感的指针,当艺术博览会走向国际化也走向全球化,区域性特色更不能抹去,而且还需要能在全世界竞争,台北的人民准备好了,台北的市政府与媒体呢?

 

【相关阅读】

姚谦专栏:商业对艺术的改变(上)

 


【编辑:于睿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