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不开的时代——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艺术总监访谈 2012-11-21 14:00:43 来源:雅昌艺术网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摄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观,数码摄影和手机摄影大行其道,人们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发布图片的行为越来越普遍,作品是不是自己拍的早已不重要。在这个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被打破的时代,我们该信仰什么?摄影的世界又该如何继续?

段煜婷

段煜婷

“摄影在二十一世纪大放异彩,为‘人人都是艺术家’作了最好的背书。”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摄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观,数码摄影和手机摄影大行其道,人们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发布图片的行为越来越普遍,作品是不是自己拍的早已不重要。在这个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被打破的时代,我们该信仰什么?摄影的世界又该如何继续?

——段煜婷

问:此次连州国际摄影节的主题“故事,离真相有多远”,与上届主题“向着社会的景观”是否还有关联,每次连州国际摄影节在确立主题时候是否会考虑到与过往展览的连续性?

答:今年的主题“故事,离真相有多远?”所探讨的是摄影以及所有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如何通过建构叙事而建构作品,以及这种人为建构的叙事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即,我们永远不可能通过一幅幅只代表零散而又混杂线索的照片把世界看得一清二楚。去年的主题讲述的是“新纪实”和“新彩色”摄影之后,国际摄影特别是北美摄影的新面貌,以及摄影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问题的思考。相比起来,今年的主题在探讨的维度上更加宽广,表面上与去年的主题没有什么联系,摄影节每年的主题都是动态的,这个动态是随着国际摄影特别是中国摄影的发展而变化的,作为一个中国的摄影节,我们首先要站在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思考中国的问题,这里面不仅仅是摄影和艺术的问题,更是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中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需要打开视野了解并参与国际文化背景中的当代摄影和当代文化的探讨。如果每一届的摄影节存在某种连续性的话,这种连续性就是一种对摄影文化中不断产生的问题的关注,这种关注是一种动态的关注,这也注定了连州摄影年展的策展是某种动态的活动,是充满活力地参与到世界瞬息万变的阵列中来,参与的通道就是这个跨越当代艺术和传播领域最具活力的媒介——摄影,而参与的前提则是保持实验的精神和态度!

问:本次策展人弗朗索·萨尔瓦先生以对现代摄影和艺术商业化时代法则的颠覆和解构而著称,而他在此次展览中也对主题做出了阐释:“不可能通过摄影的叙事来了解真实的生活”,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摄影更多只是一种极其主观的行为,而照片的好坏与记录的行为相比似乎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答:所有的以表达感受与思想的行为都是主观的行为,无论你如何想要客观,你都无法做到,除了作为工具的摄影,例如考古学摄影、人类学摄影、医学摄影、科学摄影等。发明于现代主义时期的摄影,于这一时期完成了自身的技术与语言的建构,同时,摄影作为一种强大的视觉语言符号也积极地参与了现代主义时期世界的建构,所谓照片好坏的标准也建立于此时期。而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一切的法则和标准变成了需要质疑的东西,因为高度科技化、复杂化的世界已经无法、也无须再用一些固定的标准来面对和诠释,世界的变化让你来不及喘息,固有的标准也陷入僵化的泥潭。就摄影来讲,一方面,这个世界已经很难再找到一片没有被相机所侵袭过的地方,另一方面,传统下的叙事方式成为局限自由表达的瓶颈,被固化的审美语言也沦为毫无营养的大众传播方式以及艺术市场的傀儡。在这样的情境下谈论照片的好坏就显得过于苍白,因为“好”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

问:与通常摄影强调的决定性瞬间、如何拍出有意义的照片相比,一些下意识,随意并且不明确提涉意义的摄影似乎更体现了摄影核心的价值,您是否这样认为?

答:后者只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语言方式,摄影师通过一系列的照片来表达对世界的观点,随意是一种表达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得摄影者放下即有的影像规则,更加自由放松地进入独特的个人体验中,而非前者在一定影像规则之下的模式化观看,从而让观者能够更好地进入艺术家的深层次体验当中。但谈不上摄影的核心价值,摄影的核心价值不是随意性,而是它的逼真性,表面的物质的真实感。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这种随意性变成好用的策略,使得所谓的私摄影满天飞。

问:与上届的景观摄影相比,此次主题似乎是个特别大、没有具体指向的范畴,这在此次策展工作上对您来说是否增加了难度,或是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答:策展的难度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大,因为这个主题所传达的价值观完全是颠覆现代摄影价值观的,它更具思想性和观念性,在寻找合适的艺术家或摄影家方面要求更高、更有难度,对摄影能够真正领悟到这个高度的艺术家是少数人,例如麦克亚当斯和法国匿名人。一方面我们需要寻找那些突破旧有观念,在思想上极其胆大妄为的人,另一方面,在上一个前提下,艺术家们还需要具有能支撑他思想的成熟的语言(当然,我们反对那种为了视觉而视觉的作品)。相对来讲,国际部分可资选择的艺术家会多一些,而国内的摄影在观念上相对传统些,所以我负责的国内部分在找艺术家的时候,难度很大。

问:此次展览国内部分邀请了杨福东,庄辉,韩磊,严明来策划,其中有三位都是在当代艺术圈内活跃的影像工作者,您认为当代艺术和摄影界目前是怎样一种相互影响并作用的情况,在今后会如何变化?

答:当代艺术与摄影界从前都是自己玩自己的,从九十年代开始相互浸淫,摄影界一直暗自仰慕当代艺术界,因为艺术家们出了名发了财,呵呵;另一方面,艺术家们也发现摄影是个好用的工具,它直接而有力量,从而开始大量地使用这个工具。到2000年以后,两者的界线开始逐渐模糊,2005年,当连州摄影年展创办的时候,我们就明确地提出在摄影中打破一切的界限,各种门类的摄影甚至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自由地相互交融,所以从第一届起,我们就邀请摄影家们与当代艺术家们同台共舞,这样,前些年浮躁的流于形式化的观念摄影艺术在本体的摄影语言中汲取到了养料,艺术家们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摄影的媒介特点;而摄影家们也看到了摄影中陈旧的观念和语言的局限性,开始发现摄影更多的向度。界限在这个时代变得已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你来自哪个界、哪个庙,你的作品是否足够有力量、足够动人?

问:摄影发展至今,您认为摄影的描述和观察方式在当下更多体现的是传承还是创新发展。

答:摄影发展至今,我认为摄影的描述和观察方式当然更多的是对摄影史上前辈的传承,一百七十多年的摄影历史中无数的大师成为被传承和学习的对象,到了当代,摄影家们如果还是在摄影的某种艺术性或那些被传承的观念和语言样式中打转(当然这也是让自己的作品看起来像是艺术最便捷的方式),内部繁衍的结果只能是让摄影不断地吞噬自身,并委靡不振。在这个已然影像饱和的时代,你还能否找到影像最有力量的法门,有时候不一定需要带着大画幅、埋头进暗房……技术的更新换代势不可挡,数字影像将会是未来世界的主角,新技术淘汰老技术是历史的必然,湿版虽然好看,但同样被干版淘汰,被胶片淘汰,对摄影而言重要的根本不是什么细微的媒材变化,当代艺术连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都已打破,钻进故纸堆里又有什么意义呢?有时候在现成的照片里面你就可以发现这个世界更多的奇妙之处。有些事物必然要退出大的历史舞台,就像传统的摄影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叙事,而成为博物馆中的回顾展,我们也无须再去重复先贤们所塑造的精典画面,更要停止再生产新的艺术垃圾,我们所要面对的现状是,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如此频繁地实践摄影,如何在即有的人类所制造的影像世界中,在密不透风的影像拥堵中清除障碍、理出新的观看路径是一个大问题。我们需要卸下的包袱还很多。

 


【编辑:赵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