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能直接读出来头 2012-11-21 17:11:19 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胡雯雯
“提起荷兰,你脑中会不会浮现出郁金香、风车,或是大孔奶酪?这个曾在德国、荷兰展出的设计展,试图做的正是把它们从你脑中驱逐出去。它把荷兰中青代优秀设计师的作品都打包了一份,在中国深圳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让人们看看,荷兰人到底是怎样通过设计来看待这个世界的。

好作品能直接读出来头

“提起荷兰,你脑中会不会浮现出郁金香、风车,或是大孔奶酪?这个曾在德国、荷兰展出的设计展,试图做的正是把它们从你脑中驱逐出去。它把荷兰中青代优秀设计师的作品都打包了一份,在中国深圳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让人们看看,荷兰人到底是怎样通过设计来看待这个世界的。

服装、家具、装饰品、摄影、短片……参展的37位设计师覆盖了各行各业。有趣的是,尽管设计师都是荷兰人,但整个策展团队却来自不同国家:策展人马尔凯迪和昆兹是居住在巴黎的意大利人,展览设计师韦布斯克夫则出生成长于丹麦。在策展团队看来,用外国人的视角去编排荷兰的设计品,会带来一种更客观和有趣的效果。

于是我们看到了六个颇为形而上学的主题:“无设计化”、“观察角度”、“柔软未来”、“都市光彩”、“缓慢前行”、“圆顶剧场”。它们并不是按设计品的类型或用途来区分的,而是挖掘出其背后的思路和实现手法,将有共同点的聚在一起。

随着全球化的演变,世界各大都市越发一模一样,像是拿着同一张照片整容出来的美女。在这种背景下,要怎么凸显自己的文化特色?怎么协调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策展人马尔凯迪和昆兹希望借鉴电影《本能》的核心观点:依仗感性的本能而不是理性的思考来呈现这个思路。“因此,我们用极具舞台张力的方式来体现这一概念,使其不仅贯彻展览本身,同时调动起人们的一切感官。”在三层展馆中行走,你会发现每个主题空间都像一个舞台,让设计品以各种形态出现,述说着不同的故事:

“都市光彩”展厅正中垂吊着无数条寒光凛凛的铝片,观展者欣赏陈设其中的服装和家具时,就像穿行在大都市的玻璃幕墙之间一样;“柔软未来”用温暖的明黄色布料笼罩着整个展区,透过外围的薄纱看进去,一切都是朦胧的;“圆顶剧场”设置了长长的铁轨,你可以仰躺在铁轨上的小板车上,把头伸进剧场的圆棚里,上方悬挂的屏幕播放着艺术家们拍的纪录短片;建筑、产品、摄影……所有这些物体都是静止的,唯独服装被穿在人们身上摇曳生姿,瞬间拥有了情绪、性格和好恶,成为展现都市表情的亲和载体,于是策展师在每个主题单元都放置了服装作为主体。

“无设计化”主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还需要多一张椅子吗?”我们总是被太多的物件所包围,就算再也用不着,也不知该如何摆脱它们。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环境中,设计师更希望对已有事物的本质进行挖掘,为它们寻找新生命,而非一味盲目张狂地“创新”。

在这个主题中,产品设计师雷克斯·波特展示了一个木条书架,每根木条末端都标上数字。如果将书架整个拆开,把木条按数字顺序一根根堆叠起来,便拼凑回了一根粗壮的原木。“一件好的作品应该让人直接读出它的出处,我无法接受将自然界产物改造得面目全非。比如说,塑料就不是我的选择,因为它与自然脱节了。”

“观察角度”讨论的是另一个观点: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所有的现象和答案都是暂时的,根据解读角度的不同,它们会不断被重新定义,就像这里展出的作品一样。

比如奥达·包斯玛的“流浪者天堂”服装系列。它的灵感源泉是葡萄牙现代主义大师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诗作,浪漫而层次丰富。她运用了真丝和皮革进行叠加,服装从正面看是优雅高贵的晚礼服,而走到近处再绕到身后,你会发现它们不过是用绳索扎裹着窗帘和皮革形成的,模特背面仅有一两块布遮羞,就像街头流浪者一样。

产品设计师弗雷德里克·托普则喜欢用光来创作出不断变化的空间结构。她的“万花筒”灯外表像个抽油烟机的铁皮烟筒,线条简洁,颜色黯淡。但一走到它的正下方,你才发现头顶展开了一个璀璨而变化多端的世界。只是简单地用黑色水性涂料,在灯罩内画出寥寥几笔,灯罩的镜面内层便开始变魔术,透视出错综复杂的几何图案。

 


【编辑:赵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