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海:让抽象绘画在浪漫中流动 2012-11-23 11:36:51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周刊 作者:刘洋
“躬耕”被解释为亲身进行农业劳作,一直以来,江大海的创作与“躬耕”颇为贴切,“云”系列作品从稚嫩到成熟用了15年,而该系列作品也勾勒出艺术家在抽象艺术上进行东西方融合的探索。

《蓝》 150cm×150cm 布面丙烯 2011年


《鸿蒙Ⅱ》 200cm×200cm 布面丙烯 2011年


《气聚》 200cm×200cm 布面丙烯 2012年

江大海近日参加的“躬耕”四人展,从一个侧面解读了这位抽象艺术家的创作状态。

“躬耕”被解释为亲身进行农业劳作,一直以来,江大海的创作与“躬耕”颇为贴切,“云”系列作品从稚嫩到成熟用了15年,而该系列作品也勾勒出艺术家在抽象艺术上进行东西方融合的探索。

上世纪80年代,江大海赴法国留学,与通常意义上的理性抽象创作不同,江大海的作品多了一份东方式的唯美,他让抽象绘画更加浪漫,如同作品中的那朵“云”一样空灵、飘逸。

身处他乡 感受中国文化

记者:近日,您参加了“躬耕”四人展览,但您在国内的办展频率并不高。

江大海:是的,但我认为目前的办展频率还是频繁。上个月,我参加了名为“虚薄”的绘画展,加上近日参与的“躬耕”四人展览,对我来说,我认为近期的办展频率有些频繁。对于艺术家来说,“走马灯”似的展览频率可能会影响展览的学术性,艺术家还是应该突出作品和展览的学术性。

记者:目前,一些当代艺术家通过高频率的展览以取得高曝光率,为艺术家的作品知名度起到了推动作用,对此您如何看待?

江大海:这种高曝光率所带来的知名度,我认为更多来自社会层面,在公众间起到的效果比较好。

但是,在学术界并不这样认为,举办数量众多的展览不一定是好事,艺术家可以适当提升曝光率,而艺术的学术性是严谨的,高曝光率可能会有商业的倾向。

记者:据说,您小时候曾有学习国画的经历。

江大海: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小时候都学过国画,可以说是必修课。那时候,我的老师是著名画家徐燕荪,他经常画一些仕女的作品。但后来我实在学不下去,因为我的绘画思维并不能画好人物,此后逐渐转为西方绘画。

记者:学习油画是受到家里的影响,还是您认为自己比较适合这种创作?

江大海:这可能是天分与家庭环境的双重影响。我的爷爷是著名的书法家,应该说我继承了一些爷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初中时,我的书法没有别的孩子练的刻苦,但老师认为我写的比班里其他孩子好,我认为这是家里的艺术氛围造成的,此后在我的作品中也出现了很多书法元素。

此后,我逐渐开始喜欢西方绘画,也对古典音乐感兴趣。上世纪80年代,我到法国留学,在那里我开始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其实,有时身处异乡才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果我不出国,可能不会经常有去故宫的想法,但我回国后,几乎每次回来都要去故宫,去看那些大师的作品,并认真学习。我认为,有时站在旁观的角度可能会更清晰地了解本国的文化,更清楚自己的位置。

东西方融合的一朵“云”

记者:去法国留学前,您在美院一直学习的是写实绘画,这样一种在表现手法上从熟悉到陌生的转变是怎样形成的?

江大海:出国前我一直在创作写实作品,出国后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此后开始逐渐向抽象绘画转变。法国的环境促使我转向抽象绘画创作,而且抽象绘画也是艺术国际化的一种方式。

记者:您在法国期间转向抽象绘画创作,是由于环境上的改变,还是内心认为这种绘画方式是您创作的新起点?

江大海:其实,在国内时我就已经开始考虑转变的问题,当时想向“现代主义”转变,但并没有想到以后能够转为抽象绘画创作。那时我非常关注巴尔丢斯的作品,他的绘画比较偏现代绘画,实际上,出国前我就已经开始向“现代主义”进行转变,到法国后,当地的艺术环境让我很自然地转向抽象绘画创作。

记者:上世纪80年代,前卫艺术在国内已经开始发展,当时您对其是否关注?

江大海:没怎么关注,当时我们组建了“同代人”画会,其中有艺术家王怀庆等人,作品都是偏向唯美,但也不传统,属于比较开放的绘画类型,与当时兴起的前卫艺术不同。

记者:在法国的中国及华裔艺术家很多,其中也有很多人创作抽象作品,例如赵无极,他对您是否有影响?

江大海:有一定影响,但我们探讨的方向不同,我一直坚持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在抽象绘画中也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例如当初在创作“云”系列作品时,开始是在画布上画好几朵云,此后逐渐“做减法”,最后将一朵云抽象出来,体现一朵云的细节和流动变化,抽象中还有具象的影子。

抽象绘画 更接近于音乐

记者:您在画面的色彩上也更贴近中国传统水墨画创作,颜色偏重灰色调。

江大海:是的,我的画面上看似有些黑白灰的色调,但这种灰色调与中国传统水墨画不同,传统水墨画创作在细节上没有丰富的色彩。中国绘画强调“墨分五色”,而西方绘画将色彩划分得更加细致。

同时,我的作品从细节上与中国瓷器的釉面很相似,能够看到都是由色点组成,体现出微观世界的状态。

记者:目前,很多艺术家都面临东西方融合的问题,对此您如何看待?

江大海:我认为在艺术的东西方融合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对于抽象绘画来说,本质上更接近于音乐。色调与音调、色阶与音阶、色域与音域等,几乎所有形式语言都是那样相似。可以说,作一幅抽象画或表现主义绘画,几乎是在作一首曲子。但是,谈到东西方融合,绘画艺术与音乐也是一样,都要面临对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了解和把握,以及提高自身修养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融会贯通。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作品中加入东方式思考?

江大海: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例如在当初画“云”系列作品时,那时每次回国都会购买很多著名画家的画册,在其中汲取养分,“云”系列作品画了15年,当初创作时远没有现在这样成熟。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