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咏涵:八大画廊的“七年级生” 2012-11-23 15:18:55 来源:顶层杂志  作者:程煜 
台湾画廊业起飞于1970年代,所以发展至今已逾30年。创业的画廊第一代把事业推高后,年富力强的第二代开始进入经营层面。许咏涵(Carrie)走的路,却还是有些不同。06年,随着北京798的八大画廊的开幕,这个“很小只”的许咏涵就开始一人挑大梁。


八大画廊总监许咏涵

台湾画廊业起飞于1970年代,所以发展至今已逾30年。创业的画廊第一代把事业推高后,年富力强的第二代开始进入经营层面。许咏涵(Carrie)走的路,却还是有些不同。06年,随着北京798的八大画廊的开幕,这个“很小只”的许咏涵就开始一人挑大梁。

那个周六是七月七号,一定是个诸事皆宜的黄道吉日。我们参与艺术活动的日程表上有八大画廊的“延续•足迹”展开幕,之后还有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的签约仪式。

于是先去了M50的八大画廊,只见许咏涵带着一众美女员工在那里忙里忙外,接待嘉宾、媒体、朋友以及过路客人,一会儿跟大家合影,一会儿跟这个介绍那个,一会跟客户谈作品谈艺术家。看着身形娇小的许咏涵这样“单打独斗”的局面,我们多事地问了声“许东荣先生没过来?”这个从2006年起一直在八大画廊工作至今的“七年级生”耸耸肩,“爸爸他一直放手让我自己弄的啦。”

放飞

据我们所知,如大未来、亚洲艺术中心、索卡、八大、山艺术、龙门雅集等台湾影响力较大的十数家画廊都开始由第二代接手了,而他们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要在国内开拓更大的客群。

许咏涵(Carrie)走的路,却还是有些不同。大学她是在加拿大温哥华念的Marketing,“或许我没有妹妹那么多艺术创造力,虽然小时候也读过美术班,所以大学时选了商科。”2006年,刚毕业不久的年轻的Carrie就跟着父亲来到了北京798,开始在一个才90平米的空间里,开起了北京的八大画廊,而那一年,在北京新开设的台湾画廊就有十家左右,而且多是在台湾颇具实力的艺术机构。“第一年,我们基本上就是在买画,那些很有名的画家的作品,我们当时都买过。”

一个成长于台湾的女孩,又在北美待了六七年,突然间降落在北京798的旧厂房里,当时这一切于她而言,不是没有一点戏剧性的。但性格开朗貌似百搭的她,仿佛只用很短的时间,就适应了这一切,“那时在798好开心的,中午时分到处跑一圈,就可以把大家都叫出来,凑一桌吃饭聊天了。”

但画廊的经营,绝不似午休聚餐那样轻松。“刚来时,我爸给的压力还是蛮大的。他不开玩笑地跟我说‘如果你做不好就会关掉哦’,同时他基本上不插手任何经营上的事情,除了挑选艺术家。”

那买家这一头,当父亲的总会多多提携的吧。许咏涵对我们的推测给予了否定的答案,因为许先生对她的期许是“你不要想说要把画卖给台湾藏家,你要找到自己的后路自己的买家!”之后,国内的八大画廊基本上就靠这个“很小只”的许咏涵一人挑大梁了,而自由的代价,一般总是更多的担当。
攀升
早在念高中的时候,假期常常帮着家族画廊打工的Carrie已经接触到了画廊业的各个环节,从印刷到布展到销售。“我觉得做画廊的人必须是个多面手,挂画时像装修工人,盯印刷厂印画册时像出版业人,卖画时又像高级saleswoman。”而听起来角度那么凌乱的工作,承担它们的却是那些看起来非常甜美高雅的从业者们。

其实目前的多数画廊都不是大企业的管理方法,而更倾向于家族传承的事业。因此,台湾的画廊一代对下一代的精心栽培是由骨血亲情与专业技能融合而成的,这使得艺二代们除了具备相当的专门知识和国际眼界之外,还拥有了上一代手把手传导的人脉资源、资金积累和经营手法。

比如,八大画廊的某些经营手法就颇具特色:创始人许东荣办展览时,一般都会在展出作品中选择一些特别喜欢的买断,他认为这才是画廊的利润所在,因为画廊赚的是画家成长的过程。他常对同道说的一句话:“重要的是手上的货源,画廊要存画,画就是你的资源!”这样下来,八大至今已经买断并收藏了为数众多的优秀作品。问起Carrie大概的数量,“还真的没去统计一个具体数目呢,几百件总有的吧。”

另一方面,因为厌烦于办展的不少琐碎细节与纷扰,许东荣逐渐将其画廊的经营型态转向艺术投资与咨询。许咏涵为我们具体解释道,“就是为客户规划如何投资艺术品,帮客户买画,帮客户卖画,帮客户参加拍卖,用恰当的稳妥的方式投资,为他选择可欣赏又可增值的优良艺术品,减免客户错误投资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许咏涵独立经营的八大,自然也会秉持这两项经营手法。但她还同时坚持办展,时而回顾展,时而新人个展,时而艺术家联展,她坦承:“办展是很花钱,画册印刷、宣传投入、运输成本等等,但画廊选择对的艺术家来办展也是非常必要的。”六月份她在上海的八大画廊举办了80后台湾新锐画家赖昱成个展,七月则是上海新空间开幕展“足迹•延续”,九月份还将推出几位鲁美年轻艺术家的“东北新势力”联展。

怎么台湾画廊会注意到远在沈阳的鲁美?“那是通过艺术家的渠道了解到的,并非一开始就注意了。其实我们挑画家不太在乎是哪里毕业,还是更注重他的艺术境界和坚持。鲁美那边学校环境比较空静,所以创作者不太容易被各种声音影响到,反而每个艺术家的风格都比较独特。”

许咏涵从业七年后,仍感叹挑选艺术家绝对“有一套学问”在里面,“有时候觉得一些东西很不错,但是在市场看又不一样。这个市场是个很微妙的东西,不一定说我们看来觉得出色的东西就会有好的反响。不过一般而言,概念清晰的艺术家在市场上存活时间比较久,因为他知道后面会做什么。八大一般很少选择太过年轻的艺术家。”

说到八大,总要跟Carrie打听一下朱德群的作品。“我觉得我爸很厉害,他的接受眼光很快,那个时候赵无极刚刚起来,他就发现还有一个朱德群,然后就去找他。”当时许东荣买断了很多朱德群的画作,“差不多20年前,八大已经卖掉接近200张朱德群作品。”2009年圣诞时节,八大画廊还在北京举办了独特的《抽象的力与美》展览,那是许东荣雕塑和朱德群油画的联展。“我们现在非常希望跟台湾的藏家或最好的艺术机构来合办一个朱德群的回顾展。我们自己手上有10来幅,然后再借个10来张,或许可以办成这个展览。”

迁徙

去年,八大画廊在上海莫干山路的M50艺术区设立分店,不大不小,有300平方米。今年,许咏涵就彻底把北京的八大搬迁过来了,只保留了驻京办事机构。

7月7日开幕的“足迹•延续”展,正是作为八大画廊在上海的首次正式亮相。参展作品既有早期收藏的经典如朱德群、席德进等大师作品,也有当代名家曾梵志、岳敏君等作品,还有来自年轻一代如郑宏祥、赖昱成等艺术家的新生代作品。其名“足迹”和“延续”,不啻为这次画廊的迁徙表明心迹:在收藏和经营艺术的路上,将沿着过往的足迹继续踏实前行。

但究竟是什么促成这次北南迁徙?Carrie回忆说,2006到2008年间在798开的画廊其实还蛮好做,他们八大就卖得不错,甚至很多西方人和韩国人成为他们的客户。“2009、2010年也算OK,但去年和今年就不太对劲。”798整体环境的变异令艺术氛围渐为商业化所削弱,餐厅咖啡馆鳞次栉比,客群发生巨变,物业管理也不能完全满足画廊的需求。

“至于上海,自从世博会后它的改变真的很大,秩序井然,就连莫干山的物业也在不断进步。很重要的一点是,上海对新东西的接受度很大,来买画的客户涵盖面颇广,有高级白领,有企业家,有小老板。而且来莫干山路逛的外国客人真的很多。”听得出来,她对目前的状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已经把下半年的房租挣出来啦!”

问及台湾藏家跟大陆藏家的差别,许咏涵边想边答道:“台湾藏家群体经历这么多年应该说是比较成熟了。而大陆藏家现在开始在慢慢培养,差不多等待6、7年就行了——我已经注意到,很多不懂的买家他会先买个一张两张,然后看着看着,慢慢也就变行家了。但内地买家的接受度则让人欣喜,因为台湾藏家一般爱买国外的或是本土老艺术家的,当代的东西在台湾反而不能被接受。而上海这里的买家,绝对够时尚够新潮够国际化,对当代作品认可度挺高的。”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