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批评”与“艺术受众的公共空间” 2012-11-26 10:39:42 来源:艺术国际作者博客 作者:韩士连
目前的艺术受众争执的不多,因为受众面少,喜欢者玩之。后来商人、赞助人介入,开始有了点摩擦,画家画的,赞助人不满意。再后来,公众介入了。一种是公众主动介入,比如对在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里的作品主动评价;另外一种是艺术主动介入公众领域,尤其是当代艺术。

韩士连

一、艺术批评

“批评”二字,有“批”有“评”。具体字义,笔者不必解读,但批评二字放在一起,无非是说话有理有据,其程度深点结果也无非就是批,但不至于骂。那么,批评到底是先批后评,还是先评后批,抑或是评批兼有,笔者认为其实这并非重点。关键是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批评批的是文本,不批文本以外的东西。最早我读过韩妙第评朱青生先生的一篇文章《析朱青生博士的玄论》,文章批的很好,逐一而批,有理有据。但这并不影响笔者对朱青生先生的良好印象。很早就读过朱青生先生关于现代艺术的一些文章,也于全国高等院校第五届美术史学年会听过其主持发言。很睿智的一位学者,对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自信。但就韩妙第写的文本本身来看,批的并无不妥。最近评韩妙第评彭锋的文章时,有读者评论说“支持彭锋老师,他的课很精彩。”所以,一句话,批评面对的是文本,不是文本外的;

二是,批评要考虑特殊的语境,不要妄下断论。笔者在前不久的一场争论,就很显然有这么一个特点。笔者用“环球时报曾撰文评论称艾未未“是试图制造‘民主斗士’”。笔者认为,不论是不是试图制造,抑或是就是民主斗士,这与艺术无关。”这样的一句话,只是说明什么民主、斗士之类的本身是和艺术无关的词语。结果,读者就会想当然的把笔者和体制联想到一起,甚至说笔者的意思是艺术家有冤也不必要伸之类的臆想或阐发的意思就出来了。然后给你贴上个标签。这就是典型的不考虑语境,甚至不仔细读文的读者的臆想。难道“不论是不是试图制造,抑或是就是民主斗士”这样的表述有问题吗?这中间没站任何立场问题。当然,虽然众口难调。前不久,在王南溟先生和程美信先生的争论中,也有语境的问题,或者是场境。栗宪庭先生在海安当代艺术研讨会上获得了“当代艺术理论奖”,程美信作为主持撰写了颁奖词。这完全是很多因素限制的结果。如会议的性质,策划人,赞助人,还有会议的操作惯例等等。王南溟先生就是脱离了大会现场的限制,而单独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批评。于是,批评错位了,开始争论了,脱离语境了。

三是,批评的修养问题。按说,批评在前两点基础上应该不至于有什么修养的问题,这里仅仅就其危害性谈谈。艺术在目前国内的环境里,存在着素养不齐的问题,如果说艺术批评,骂声一片,很难想象你是一个有素养的艺术人。另外,不要用鄙视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即使人家在某一方面不如你,比如年龄、资历啊!不要动不动就滥用“对牛弹琴”之类的词语,闹笑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争论方式,农村人的习惯方式就是骂架,怎么读怎么骂,骂也解决不了就去找村长评理。城市人说理的多,争论不下打官司。学术人就是搞批评、学术争鸣,越争越有发展。

二、艺术的受众空间

目前的艺术受众争执的不多,因为受众面少,喜欢者玩之。后来商人、赞助人介入,开始有了点摩擦,画家画的,赞助人不满意。再后来,公众介入了。一种是公众主动介入,比如对在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里的作品主动评价;另外一种是艺术主动介入公众领域,尤其是当代艺术,因为特殊的媒介及传播方式,不断将艺术强制性的介入公共空间。说一个不是当代艺术的艺术事件,所记不错,应该是湖北美术学院将巨幅裸体油画树立在学院门口。这就是典型的艺术主动侵入公共空间。对于当代艺术呢?这样的事件,更为频繁,因为当代艺术在西方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艺术的公众介入和社会的批判性。那么,这就必然要使得艺术本身主动介入公共空间。如果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依稀记得艺术家成力轰动网络的《艺术卖比》的作品。很多人为成力因作品而负有刑事责任而大声疾呼艺术的自由度没有了,体制限制了。笔者还记得发生在一偏远山村,一模特裸体写真而遭村民轰打的事件。不管是湖北美院的裸体画像还是成力的《艺术卖比》,抑或是美女模特的裸体写真。首先是艺术侵入公共空间,这就比如对牛弹琴,明知道是一群牛,你还要弹,不仅弹,弹完之后你还要骂牛不懂琴。又比如你说湖北美院悬挂裸体画像于门口,会看的是看艺术,不会看的,看到的是什么呢?就是没穿衣服的人,少儿不宜的图片。再拿成力的《艺术卖比》事件来说,就在那个场地,一群艺术家以所谓的“艺术”眼光看,是艺术。但是通过摄影把这样的一幅作品给公众看,那就是黄色录像!能怪公众不懂艺术吗?

又让我想到韩妙第评朱青生先生的文章了,里面也涉及到这样的一个问题。

朱博士把艺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当代艺术,一种是现代艺术”(准确地讲他所说的“现代艺术”实质上是指“现代派艺术”)。紧接着他写道:“在所有发达国家,现代艺术已成为艺术的主流,成为政府资助和个人收藏的主体,成为社会文化的标志,最重要的是成为每个现代公民的基本教养”。(韩妙第文)

这里面谈到的基本教养是问题的关键,朱青生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引导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要想在中国发展当代艺术,那么首先解决的就是中国民众的基本教养问题。而不是引入之后很多人批评社会不懂当代艺术,不容纳当代艺术,不接受当代艺术。你想让民众接受他,那就得先介绍它。千万不要跑到原始社会里去骂他们无知。这是最明显的关系。如果说一个艺术家不理解这样的一个关系,抱着自己艺术家的牌坊高高在上,羞辱民众不懂艺术的话,那这个艺术家的素养都是有问题的,何必搞什么艺术呢?

 

【相关阅读】

顾丞峰:观念性艺术如何有效传达?

以公共艺术换取社会性服务?

 


【编辑:于睿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