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了木版画勾勒复杂线条雕刻的常规创作习惯,艺术家杨宏伟以简单的点制造节奏,营造出一片流动的湖水的感觉。曾经在今日美术馆展出的《天一生水》,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近40平方米的超大尺寸,3600万刀的工作量,整整两年的时间,杨宏伟埋在这一片水中。然而,这并不算完。
此刻,杨宏伟的新个展《退潮》在空白空间开幕。依然是水的主题,太湖边坐了许多日子之后的灵感的延续,杨宏伟的思考走向了更深的精神层面。放弃了超大的尺寸,潮水渐渐退却,你还剩下什么?
二十几幅作品静静地挂在墙面,尺寸并不大,水的中央开始有人的存在,虽然只是一个。他或是在已经退到石头底部的一小片水中游泳;或是站在耸立的石头上遗世独立望着那潮水渐渐离退;又或者切换一个角度,人坐在尖锐的石头上,看着脚下的波光粼粼发愣。在达到高峰值后,艺术家最大的特点大概在于他自省的惯性。
有人将潮水比作商业大潮,这放在当代艺术圈的确颇为恰切,经济形势走下坡路时,那些年吹起的泡沫一个个开始幻灭;也有年轻的观者看到这小小的人儿觉出脆弱和孤独,或者困顿与绝望;可是熟悉杨宏伟的人一定会告诉你,这个对中国画极为感兴趣的艺术家,所想传达给观者的一定不是如此狭窄的思索,更多的是一种禅宗的味道。
“水,是一种平常的自然的东西,它不是忽高忽低也没有太多起伏,跟我的心态有很大的相似处。对于创作我也是如此,我无法停止手中的刻刀,这些形象就在我心里涌动,它们自然流露而出,我控制不了。”在杨宏伟嘴里,创作就是干活,跟吃饭喝水一般平常,并且缺一不可。问他被人奉为“中华第一刀”有何感想,他的脸上一片迷茫。“我完全不清楚这种说法,我只能说我无法停止创作。当人们蜷缩在树上反复研究一片树叶的纹理时,我会跳下来,走向森林深处。这可能意味着黑暗中的艰苦摸索,但这是我的使命。”
【编辑:李洪雷】